迁 者,以媒介为中心,认为媒介是改变的动力;主张社会先变迁者,以社会为中心,认为社 会中的政经变化才是带动社会变迁的主力。但是在社会变迁 的过程中,究竟以大众媒介为中心或以社会为中心,截至目前为止并无定论。彭怀恩,同前引书,台北:世新大学学期课程。
社会影响媒介,或媒介影响社会?
根据马奎尔的讨论,究竟是社会影响媒介,还是媒介影响社会,共有四种主张,分别是:
(1)理想主义认为,媒体是社会的反映者。在此概念架构下的理论有:个人价值观改变理论、媒介是社会变迁的引擎理论、科技决定论、文化帝国主义等。
(2)唯物主义认为,媒体是社会改变的结果,是社会某些需求的响应,或是一些历史情 况的显现。它把文化看作依附于社会结构,大众传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想要单独去改变 社会世界,实则力量微乎其微。事实上,为了在现存系统中存活下去并获取利益,它常会 抵制变迁,甚至声援统治阶级的权力。在此概念架构下的理论有:主流的社会学传统观点、古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媒介理论、国家发展的依附理论等。其中主要的社会学传 统,认为个人行为是由社会力量所塑造,这些社会力量是社会关系和社会意义所引起的。
(3)相互依存论认为,大众传播和现代社会形式之间有相互影响、共存共荣的现象。社 会中的个体和集体有对信息和娱乐的需求,由大众媒体予以提供;而社会则提供传播工业成 长所需求的资金和时间资源、科技以及社会文化的氛围。
(4)媒介自主性论者认为,大众传播可刺激变迁,促进对其节目的需求,并对文化及政治的自由气氛有所贡献。大众传播亦因而能运作得更好,大众传播亦可散布新观念及新发明。彭怀恩,同前引书,台北:世新大学学期课程。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影响中产阶层的大众文化与传播(2)
当大众化消费步上全球化的脚步
全球化一点也不神秘,我们看得到它,也买得到它,因为商品是它的化身,Coca�cola、McDonald�s、Nike、Disney、哈利波特等符号让全球化以消费商品的形式出现,它是可以触摸的、可以食用的、可以穿戴、可以阅读的(刘维公,2001)。
各色商品、各种观念、各样刺激,都更快更安全地穿越了空间与时间,也许我们听不懂其他国家的语言,也许我们不了解其他国家的风俗习惯,但这都阻碍不了全球化的浪潮,因为商品俨然成为了解世界各地语言的替代品。由于消费商品的缘故,我们都直接间接成了全球化的参与者,换言之,我们不需要透过传统学界认为媒介在全球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亦即,我们不需收看CNN新闻,不需要加入国际经贸生产工作,而只需要透过商品的购买与使用,我们即可以轻而易举地参与全球化。而不论世界各地,当我们喝着Coca�Cola解渴;穿着Nike球鞋运动;当我们手持SONY音响随身听陶醉;看着魔戒电影身陷其魅力;当我们弹指IBM上网无远弗界;到 M标志的麦当劳点份快餐用餐时,消费流行顿时已成另一种意识形态,你仿佛随时随处都能穿越全球的时空,跨越地理和社会的限制,事实上当大众消费在无意识中步上全球化脚步的同时,我们该思索的是:全球化与全球性在地化角色的转变对于中产阶层所产生的意义。
全球化与在地化的角色转变
由于全球化概念尚属新颖,又受到许多学门的关注,故其相关论述范畴与方式存在许多差异。若对全球化概念的探讨分成数大面向,一般可分为政治、经济和文化面向(如Waters 1995年的分类),或加入社会面向(如Beyer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