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脸,挂起了“龙粥”的牌子,扯了两挂小鞭,叮叮当当地放了,“龙粥馆”就算开张了。门前并挂出了招牌:每日只煮三锅粥,百余碗。李青之担心小龙一个人照顾不了生意,便从乡下把李小龙的姨表妹柳叶儿找来,帮助小龙打理生意。柳叶儿小李小龙一岁,长得可人,手脚麻利,确是李小龙的好帮手。开张几日,“龙粥馆”的生意还并不显眼儿,十几天过去,街上的食客竟然争相来吃了。
真是生意好啊!每天起早,“龙粥”点火开灶,一条街就被煮得沸腾了,喝粥的食客,车水马龙。试想,李小龙每日只煮三锅“龙粥”,百余碗,只是客多粥少。腿脚慢的,便是吃不到了。李青之叹道:“果然应了张冲和的话,真是财源滚滚了。”于是,在食客们的强烈要求下,李青之只得改了招牌:每日只煮五锅粥,共一百五十余碗。却仍是一粥难求。食客们再要求增加每日的数量,柳叶儿也建议姨夫将店面做大,再开几家分店。李青之却是坚决不肯了,李青之对柳叶儿道:“这一个‘龙粥’,也就是小龙与你安身立命的手艺,断然没有以此发财的奢望。”
说起来,这“龙粥”的做法也无甚稀奇,粗看上去,也就是五谷杂粮,或者豆粥,如各种豆类;或者米粥,如各种米类,只是做法不同,在锅中煮沸时间不同罢了。便有一些刁钻的商家,看着“龙粥”生意兴隆,不免心急眼热,便有了偷鸡下蛋的心思。他们仔细观察了“龙粥”的做法,回去照猫画虎偷偷试验,但都不是那个滋味。
街上感慨:应该李青之先生发财,有龙粥的绝方,李小龙这孩子此生衣食无忧了。
这时,李小龙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纷纷有人上门提亲。其中还有李青之的学生邢广元,也看中了小龙。邢家便找媒人上门提亲。
邢广元是保定车行掌柜邢振海的独生子,邢振海是保定的富人,他原是河间人氏,自幼认下一个出宫的老太监做了干爹,便来保定继承了遗产,后来便做了车行的生意,他的车行名为“四海车行”,拥有的马车、人力车占了保定的大半。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保定最大的运输公司。偌大家业哟,邢振海不甘心只有邢广元这一个儿子,他先后娶过几房太太,尽管太太努力生产,却都没有达到预期结果,只是给邢广元添了十几个妹妹。邢振海泄了气,不再娶了。只把光大家业的希望寄予给了邢广元。
邢广元长得大高个、白净脸,一表人才。邢广元从保定中学毕业后,本意想出国留学,邢振海却舍不得,便留下邢广元在车行当了总账房。街上人讲,邢振海开始并不同意与李青之做亲家,邢家如何也不能娶一个聋哑女子做媳妇嘛。可是,邢振海却也绕不过儿大不由爷这个硬道理。时下已经是民国了,西风渐进,自由时髦,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经不那么管用喽。而且邢广元是一个读过书的知识分子(那时中学毕业,就是知识分子喽),他讲究自由式的爱情,他坚决地爱上了李小龙,邢振海能有什么说辞?虽然不同意,只好听之任之了。其实,满街人都被邢家父子欺骗了。文中暗表,那邢振海只是看中了李小龙这个“龙粥”的方子。他父子已经商量好,邢广元一旦与李小龙成亲,邢振海便出资将“龙粥”的生意做大。邢广元嘛,将来再娶几个二房、三房乃至四房、五房夫人,也不是什么难事。一本万利,投机取巧,这种商人的心思,李青之哪儿能知道呢?
李青之断然回绝了邢家的提亲:“使不得!小龙是一个残疾人。不好高攀啊。”
媒人照实回复了,邢振海便亲自带着邢广元上门来说:“李先生啊,我家广元只是看中了小龙姑娘。他并不在乎她是不是残疾。还望李老师成全。广元毕竟还是您的学生嘛。”
李青之看了看伫立在一旁的邢广元,摇头道:“邢掌柜啊,并非李某不满意与你家这门亲事,邢家经济殷实,门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