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部分 (2 / 4)

企业不可能有感情,用一点钱把企业收购了,钱赚够了就走人。即使不走人,也垄断了大部分市场,而我们自己的企业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合资企业的初衷都很美好:补充企业资金不足;引进先进管理和技术;提高竞争力,激发企业进步;促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但结果呢,往往没有得到技术,连自己原有的产品都丢了;没有得到税收,合资企业亏损,变独资后也拿不到多少税;没有增加就业,反而因外资裁员背上包袱;对行业自主创新能力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同时也削弱了政府贯彻产业政策的能力——行业排头兵企业是国家组织新产品开发的牵头单位,也是贯彻产业技术进步政策的基础。被外资并购后,行业联合研发也就失去了依托。

因此,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被外资利用,受其盘剥。合资的合同条款不利于中方,导致外资绝对主导合资企业;合资企业多数从事非核心部件的配套生产,即使是从事核心部件生产,也多由外方技术人员占据核心岗位,因此合资无法真正引进技术;合资公司享受两免三减税收优惠,国家及地方税收没有得到增长;在相当一部分合资企业中,还以关联结算(高价进口设备零部件、低价出口产品)控制合资公司不盈利或少盈利,故意把账做亏损,把收入转移到境外总部。一些案例表明,国企被外方控股后,上交税费还不及贱卖国资损失的零头,通常还把一半以上的职工赶走下岗——就这样,外资获得了超额利润。

合作应该是平等互利和双赢,但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也应自问:“连产权都送给狼了,哪来的双赢?”

因此,本土企业需要控制经营风险、法律风险,才能保证本企业的合理利润。从操作层面讲,这需要有本行业的经营专家与法律专家主刀的谈判小组;从宏观层面讲,与技术高超、经验丰富的跨国公司过招,一方面能够促进发展中国家法治意识、法治水平的提升,一方面真枪实弹的竞争中,大批的企业会败走麦城,甚至惨遭屠戳。

战争警示:20万合资企业何去何从(3)

这是一切进步都需要付出的代价。

自身经验积累决胜全球竞争

中国企业对抗跨国资本,就要占尽天时地利,保住本国市场,形成自主的品牌与技术。宗庆后用毛泽东思想指导企业管理与营销,为他的工厂塑造本地特色的全员持股、家长式管理模式,用传统智慧与文化迎接“外来合作者”,无论是合作还是对抗,最终他都成功了。宗庆后的启示就是,坚守着中国智慧与文化,适应新竞争时代的要求,对不可预测、充满机遇的未来,去理性尝试。

达娃之争之前,中国民营企业家最大的敌人就是不自信。由于近代中国经济落后,人们在许多领域都存在着不自信的情况。

现代国家政治侵略会先从思想着手,击溃一个民族的自信;经济渗透与竞争也是同样:打击对手企业的自信,可以争得行业与市场的主导权。

梁启超曾愤然地写道:“西人之侮我甚矣,西人之将灭人国也,则必上之于议院,下之于报章,日日言其国政之败坏,纲纪之紊乱,官吏之苛黩。其将灭人种也,则必上之于议院,下之于报 章,日日言其种族之犷悍,教化之废坠,风俗之糜烂,使其本国之民士,若邻国之民士闻其言也。仁者愀然思革其政,以拯其难,鸷者狡焉思乘其弊,以逞其志。夫然后因众人之欲,一举再举而墟其国,奴其种,而俨然犹以仁义之师自居。”大致意思是说西人辱我太甚,他们想灭哪个国家,由政治家、媒体出面,说这个国家*、全是恶吏;他们想灭亡一个种族,同样由政治家、媒体出面,说这个民族没有文明、道德败坏。然后各国民众听了,仁人志士就想着策动革命,拯救民族,小人就想着乘虚而入了。利用民意就可乘势将这个国家焚为废墟、种族沦为奴隶——而俨然犹以仁义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