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强大的山戎部落,这似乎与诸葛亮七擒孟获相仿佛,难说高下。当时之山戎为诸戎部落的一个分支,中原各国无不闻风丧胆,望而却步。因闻齐桓公欲称霸中国,于是率兵绕道至燕国展开强大的攻势。燕庄公无法单独抵御向齐国告急。齐桓公和管仲于是亲率大军开始了这次跨界远征。
这次远征可谓艰苦卓绝,险象环生。曾经迷路于浩如烟海的旱海,但凭几匹老马开道才走出绝境,这便是老马识途这一成语的来历;也曾经历缺水之苦,只是在蚂蚁聚身的半山腰才找到水源;采用过火攻、远程奔袭、水攻等诸多战术及类似四面楚歌之攻心战术,历经千辛万苦才夺取这次战争的胜利。让人拍岸叫绝的则是管仲在打败山戎后却尽将所得土地悉数相让于燕国,使燕国一跃而成为一个大国之列。燕庄公在相送齐国君臣时为表诚意不觉送至齐国土地上。齐桓公说:“自古诸侯相送不出境外。寡人不可无礼于燕君。”因此缘故,连这片原属于齐国的土地也一并割让给燕国。这些土地或为齐国军队从山戎手中夺取的领土,或为齐国固有疆土,都并非燕国所有,据之为己有燕国人自无话可说,何以拱手相让于人呢?我想后世之人多有不明白者,但是春秋时期的各霸主却是心领神会而争相效仿的。何也?
我个人认为春秋时期是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它是我国的奴隶制时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乱世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均势均力敌,谁都无法吞并谁,对土地的盲目争夺有时会适得其反,引发更多的内乱和矛盾,所以一些有远见的诸侯君主便会以追求另外的目标来实现自己争夺霸权的期望值。当然不以土地为争霸目标,不以经济利益为争霸要求,还必须有一个条件,这是针对资本主义世界而言的,即当时处于奴隶制时代,诸侯国国君便是该国的最大的奴隶主,全国之土地尽归其所有,拥有相当大的土地处置权力和经济处置权力。象资本主义世界内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重重,每个阶层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所谓众口难调,欲壑难平,决定了它每一次发生的战争必以争夺土地资源和经济资源为目标,它的每一次战争无不沾满了殖民地人民的鲜血,决定了其贪婪丑恶的本质,决定了其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处于奴隶制时代的中国人都要比资本主义文明得多,伟大崇高得多,具有西方人所无法想象的精神品质和远大理想。齐桓公争霸及后来的某些诸侯君主的争霸都体现出同样的特征。这在中国的历史上及世界历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历史事件,恐怕即使是今人尤其是身处西方世界的人所无法想象的。但是身处奴隶制时代的古中国人却做到了。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正是因为齐桓公及管仲所表现出的这种首创精神决定了其他欲争霸的霸主的争相效仿。管仲在其中所表现出的是一个伟大政治家的天才般的远见卓识。
当然我们无法要求处于封建时代的诸葛亮做到这一点,因为时代不同了,封建制毕竟是一种高于奴隶制的社会制度,生产力的发达和阶级斗争的相对缓和使得封建集权制度能保持在全国范围内的有效统治。因此对土地的争夺是势在必得。但是问题在于当时的情形却是魏国实力强大而蜀国却相对弱小,蜀国自顾且不暇,哪有实力吞并强大的魏国呢?
关于蜀对待曹魏的正确军事路线,或许同时期的贾诩要深谋远虑得多。有一次,曹丕问计于贾诩说:“我想*不听命的人来统一天下,吴和蜀两处,你看应该首先解决哪一处?”贾诩回答说:“夺取领土首先要在军事上占据绝对优势,建立统一业绩更必须以政绩来使民心归附。陛下顺应天时接受了帝位,占有了天下,如果用德政来教化他们,静候他们自身发生变化,那么平定他们就轻而易举了。吴和蜀虽然地方很小,但他们分别有高山和险水作为依托,刘备雄才大略,诸葛亮善于治国,孙权懂得虚虚实实用兵之道,陆逊善察军情,凭我们现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