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电影艺术档案> 第10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部分 (3 / 5)

之后,先在电视圈工作,之后才开始拍电影。曾经有一段期间,他们成为当地艺术电影的主力,而在影展中吸引注意力,例如许鞍华1982年的电影《投奔怒海》。但是,这批人大多数被独立制片公司所吸收,而拍出了喜剧片、剧情片与动作片。徐克(Tsui Hark)是这股趋势的领导者。徐克身兼导演与制片,重振且改进了许多类型的电影,例如奇幻武侠片(1983年《新蜀山剑侠》)、爱情喜剧片(1984年《上海之夜》)、历史冒险片(1986年《刀马旦》)、灵异爱情片(1987年《倩女幽魂》,程小东执导),以及经典功夫片(1991年《黄飞鸿》)。

在现代警匪片获得成功之时,徐克与吴宇森(John Woo)合作拍摄了《英雄本色》,重拍自另一部20世纪60年代的电影(图)。吴宇森是一个中间类型的人物,在20世纪70年代曾经是一位成功的片厂喜剧片导演。由徐克担任制片的《英雄本色》成为吴宇森东山再起的作品,是20世纪80年代香港最成功的电影之一,更抬高了周润发(Chow Yun…fat)的明星地位。徐克、吴宇森及周润发成为团队之后,再度拍摄了《喋血双雄》,这是一部关于杀手与警探意外联手合作的新奇电影(图),使得吴宇森扬名于西方。

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期,香港电影涌出源源不绝的动力。由于制片过程匆促,没有充裕时间准备脚本,而剧情多取材自中国传奇故事及好莱坞电影,因此,在剧情的紧密度与统一性上不如同种类的美国片。这些香港电影不强调紧密联系的因果关系,而偏好于随兴、不连贯的内容。可是,与意大利新写实主义提倡日常生活的随机性不同,在这些香港电影中,可以随意安插追逐与打斗场景。虽然香港电影在动作段落上精心编排,但是连接性场景的镜头却是随兴而短促。与此类似的是,功夫片经常在感伤与搞笑之间来回跳跃,这种混合调性的趋势持续了整个20世纪80年代。例如,在《英雄本色》中,徐克还客串出现在一段串场闹剧当中。而同样的,因为拍摄仓促,剧情的结束通常很突兀,例如以大型动作场面收场,而缺少情节的酝酿。徐克的创新之一,正是提供了更合理的结局,例如《上海之夜》当中充满情调的车站结局。

在视觉风格层面,香港导演们将动作片的刺激性提高到了新的高度。男枪手与女枪手在慢动作当中跳跃开枪,以20世纪70年代武侠、功夫片的方式盘旋在半空中。吴宇森曾经担任过张彻的助理导演,将这种镜头夸张地推到了极致。香港导演们也发展出了炫丽的色彩设计,而在烟雾弥漫的夜店或狭窄通道中,闪耀色彩饱和的红、蓝、黄光芒。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非现实的色调打光成为香港电影的一个标志(图)。尤其最特别的是,一切都迁就于快速的动作;甚至于在对话场景,摄影机或演员很少站着不动。

为了刺激观众,新动作片导演们基于胡金铨与其同辈们的创新内容,进一步根据武术与京剧的节奏,发展出一种间断式的剪辑技巧,使快动作与突然的停顿交替出现。在简单的镜头构图下,一个动作可能被分割为连串的快速镜头,而以另一个镜头突显静止的片刻。大多数的香港导演们并不了解苏联蒙太奇运动,但是,当他们致力于使用动作表现及剪辑引发观众动感时,却重现了20世纪20年代电影工作者的观念。

香港动作片的黄金年代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尾声。成龙、吴宇森、周润发与动作明星李连杰(Jet Li)开始进入好莱坞工作,而袁和平则担任了《黑客帝国》(1999)及《卧虎藏龙》(2000)的武术指导。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经济衰退使得当地电影产业萧条。当好莱坞开始模仿香港电影的时候〔如1998年的《替身杀手》(The Replacement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