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部分 (3 / 4)

不算?”我说:“我算。”他说:“人不短了。”

我没算我。可这些人都哭怎么办呢?我就讲保尔,一讲保尔都安静了。车往医院送,几个厂长都坐着车来慰问。这个红十字车刚一开就掉进沟里了,司机也慌了,我一看,这个着急啊,车轮在那儿转,我急了说大家推车。厂长都跟着我推车,最后又从工厂调了一个大卡车,拿钢丝绳捆上才把车拉出来,把人送到医院。

送到医院后,让我住院,我无论如何也不住,其他人都住院了。有一个同志头在小河里泡着,被人发现后拉出来了,不拉出来他就憋死了。

我坐着车回来了。回到宿舍我就不能动了,想站起来,站不起来,想抬手扶着,浑身没有知觉,但头脑清醒,就是动不了。大家把我抬下车,送到宿舍。据说我就疯了,得了神经病,我反反复复地说:“牺牲这个同志,我也有责任。”医务室的护士守了我一夜,给我打镇定针。

第二天非把我送到医院。到医院的当天,我就召集摄制组开会。休息了两三天,我准备继续拍。

在这之前先开追悼会,张羽同志的夫人来了,她很年轻二十多岁,才生了孩子,孩子还不会说话。这个同志前几天还来了,现在她是我妹妹。我认了一个妹妹。本来这个孩子我想要,她不给我,是个儿子,现在天津工作得很好。后来她又结婚,我扮的主婚人。

开完追悼会接着拍,拍了一个月零11天,耽误了十天左右,拍完了,牺牲了一个同志。当时接了很多慰问信,全国发了消息。全国电影家协会、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厂都来慰问,创记录,任务基本还算按时完成了。

那时我有个外号叫“拼命三郎”。拍《中华女儿》的时候,用了三个月时间,“拼命三郎”的外号是香港的副导演给我起的。他从香港刚回国参加工作,不像咱们这么玩命。他说:“你简直是个拼命三郎,没见过。”从那时起,一叫叫了几十年,后来我索性刻了一个大图章:“拼命三郎”。我排戏是拼命。

我拍了《红旗谱》。我拍了这么多电影,这部电影的创作还在继续,有好多后悔的地方,特别是后半部,要是现在重拍,有好多地方我要改。

搞创作就是这样。除了我认为根本很糟糕的,虽然有生活,有很多成就,但也有很多败笔,很多有待提高的。我总那么想,怎么才能拍得更好。那天谈到最近拍的《边城》,有一个镜头,应该拿掉,可我总拿不掉。当中有一个镜头是爷爷已经死了,外孙女说:“我爷爷死了。”当爷爷跟外孙女告别时,观众会意识到他死了,结果留下一个爷爷很安详躺在床上的镜头,拿不下来了。我要求给我剪掉,谁也不给剪。

汽车撞火车的“拼命三郎”(3)

(陆华、凌丽 整理)

凌子风(1916—1999),原名凌风,北京人。著名电影导演。1933年考入北平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期间与蓝马等组织美美剧社,并加入左翼星球剧社、美术家大联盟。1935年考入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舞台美术系。1937年8月在汉口中国电影制片厂担任美工师兼做演员。1938年与张汀等组织抗日艺术队,11月到延安,参加西北战地服务团,到晋察冀抗日革命根据地开展革命艺术活动,先后担任团委、编导委员长、歌剧组长以及边区戏剧协会的乡村艺术辅导、乡村艺术学校校长、冀中军区火线剧社社长等职。1944年随“西战团”返回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做教员。1945年赴张家口,在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任戏剧教员。1946年调延安电影制片厂。1947年任战地摄影队队长,参加了西北战役,后任西北电影工学队教学部部长,石家庄电影、戏剧、音乐工作委员会主任,石家庄电影院经理,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东北电影制片厂、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