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士”、“乡士”,则是毛利家的旧部,是本地土著。在艺州藩,“上士”和“下士”之间,阶级界限极其分明。“下士”觉得“上士”骑在我们头上作威作福,“上士”则总怀疑“下士”随时要造反的样子。几百年下来,双方积怨极深。
艺州藩如果参与征长,不但不能指望“下士”对老主公开火,还得防着他们在后面捣乱,甚至和长州藩里应外合,颠覆浅野家的统治。
因此幕府征长,艺州藩不仅不出兵,连军粮、夫役也不肯供应,摆出一副百分百“严守中立”的架势。
艺州藩这个地主什么忙也不肯帮,大大地增加了幕府军队的后勤成本。特别是周防大岛战役失败后,海上的粮道不绝如缕,而陆路运力有限,军粮如果不能在当地解决一部分,士兵就很可能要饿肚子。
德川茂承和艺州藩主浅野长训反复商量不得要领,无名火起,下令“征集军需”。这下子惹翻了艺州人,双方差点大打出手。最后,德川茂承不得不收回成命,总不成把“征长”变成“征艺”?
可士兵们吃了上顿没下顿,能有什么样的士气和战斗力就可想而知了。
不久,将军病倒的消息终究还是泄露了出去,一时间更加人心浮动,参战的佐幕各藩尤其惶惶。德川茂承本来就是赶鸭子上架,威、德皆不足以服众,他统率的艺州口征长大军,混乱困顿,竟是战端未开,败相已露。
这个时候,唯一能够收拾局面的,只有德川庆喜。可是,德川庆喜出任“禁里守卫总督”——其实就是在京都盯着天皇、公卿和尊王派,以防征长期间,后院失火——也不知道走不走得开?
而且,庆喜大人如果赶来大阪甚至前线,就说明将军大人病势沉重,甚至有不测之虞了。对此,天下人包括佐幕各藩会有什么反应,可是不好说啊!
大阪的幕府高官们正在抓耳挠腮,艺州口方向,开打了。
*
(今天两更,傍晚还有一更)
*RS
第二十七章 大村益次郎
艺州口长州藩主将是伊滕博文,副将是井上馨。井上馨的年纪要大一点,但伊藤博文在年初推翻俗论党的战斗中,表现出了相当的军事才能,因此高杉晋作派了他做艺州口的主将。
文久三年,即1863年,长州藩向英国秘密派出了五个留学生,史称“长州五杰”,伊藤博文、井上馨,都名列其中。因此,这两位算是“一起同过窗”,现在又“一起来扛枪”,动作协调,配合默契。
长州军和幕府军,隔着长州藩和艺州藩的界河小濑川对峙了一段时间,长州军先动了手。伊藤博文和井上馨的策略,是不断派出小部队,偷偷渡过小濑川,对幕府军驻地发动袭击。长州人打了就跑,幕府军接二连三地吃亏,可每次追到河边,就只能废然而返。
长州人对小濑川东岸的地理状况、幕府军各部的驻地的情况,都摸得门清,这个实在有点邪门。德川茂承颇怀疑艺州藩有人向对岸通风报信,而艺州藩政就当啥都看不见。
德川茂承进退两难,全军渡河,深入长州藩境内,现在的这种局面下,他实在没有底气,很怕部队没全部渡过河去,就散了架;就算顺利过河,口粮不继,后路不靖,以目前的军需补给的状况,又能走多远?怕是走着走着,也是散了架。
但呆在小濑川东岸啥也不做也不是个事。长州人神出鬼没地袭扰,各部本来就人心惶惶的,现在更加弄得神经兮兮,弦已经快绷断了,厌战的情绪一日胜过一日,再不做点啥,不等长州人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弄不好一个夜惊,就一哄而散了。
就在德川茂承绞尽脑汁地想“我该做点啥”的时候,长州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长州军的“大规模进攻”就是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