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茶道儒释道> 第1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部分 (3 / 5)

到死期临近的孔子认为自己为殷人,便吩咐其弟子子贡,按照殷的仪式举办葬礼。《礼记·檀弓上》对此有所记载。

《史记·孔子世家》中也曾提到过:

其先(祖)宋人也。

周灭殷后,将殷人迁至宋,并让殷人在宋对祖先进行祭祀。如果先祖的亡灵得不到子孙祭祀便会作祟,因此必须给他们留出祭祀的场所。而殷先祖的亡灵作祟,势必会给灭殷的周招致灾难。周又为了防止殷的遗民集聚在一起,便在把他们分散驱逐到各地的同时,将宋(地名)赐予他们,让他们居住此地,并对祖先亡灵举办祭祀活动。因此,所谓的宋人实际上是殷人的后裔。

孔子是周文化的赞美者。他所处的春秋时代,名义上有周天子存在,实际上则是由其他的霸权者掌控政权。孔子认为,周初因为有周公制定各种制度、礼乐,是一个理想时代。因此对周公充满了仰慕之情。

据《论语·述而》的记载: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作为殷之后裔的孔子,却对灭殷的周文化赞美有加,并对指导讨殷战争的周公充满景仰之情。乍看来,不免令人费解。然而,孔子生活的时期,距殷的灭亡已有五百年多年的时间,如果按照现在日本的历史向前追溯五百多年,那么应该是室町幕府时代的应仁之乱之际。因此,殷周的兴旺交替在当时而言已成为历史,对于当时双方的爱恨早已淡去。而且,孔子所能见到的记载都是周朝文献。关于殷的记载不仅大部分被遗失,而且所记之事也都是为了迎合周的统治需要。

如《史记》中对殷纣王的记载:

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

意思是,纣对祖先的祭祀置之不理。这也是周*殷的原因之一。看到此记载,即便是对作为先祖的殷纣王,孔子仍然充满了痛恨。然而直到20世纪初,通过研究从殷墟中挖掘出的甲骨文,最终发现,其中关于纣王时代的记载颇多,并且描述了当时纣王曾频繁地、极其虔诚地祭祖。

周在毁灭殷文献时,可能忽略了对占卜用的甲骨文的销毁。因此至世纪初得以发现,能看出纣当时对祭祖十分热衷。不仅如此,由周公制定的并在此后成为儒教根本的长子相继、丧服等制度,实际早在殷的末期已经存在。

孔子甚至在梦中都充满了对周公的敬慕,是因为他相信此类制度皆由周公所定。但是,据地下出土的文献资料表明,周公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了殷末的制度。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旅之集团(1)

周公将殷的神权政治改为人性政治,并将“礼”作为社会的基础。诚然,在殷代,人性的因素很少。然而,最后在纣王的统治时期,如前所述,祭祀活动极度盛行,但是将人杀死作为牺牲的情况却并不多见。由此可见,在殷末时期,神权政治向*政治转变的色彩日渐浓厚。

在转变的过程中,殷周的政权交替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占卜虽在周仍然存在,但较之于殷,已远不如当时盛行。

周在起兵*殷时,出现了许多吉兆。例如,苍鹰群飞,白鱼入于王舟,等等。殷以白为尊,周以赤为尊。河流上游起了火,顺流至周军阵前变成了赤鸟,此乃吉兆。然而,当时周军经过分析,认为当时条件还不成熟,便没有出兵。

一年后发兵进攻时,从占卜结果来看,是大凶之兆。但是,太公望丢掉蓍(shī,占卜用的植物),把龟壳踩到地上,说:

枯骨死草,焉知吉凶!

遂率兵攻陷了殷。

由此可知,虽然仍然使用占卜,但是人为的判断更为关键;虽然对待神明草率不得,但是人类的努力已经开始被重视。这也是孔子的立场所在,他认为这便是周的文化。殷末祭祀中很少用人充当牺牲,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