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犭旁的写法> 第1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部分 (2 / 4)

字说起(1)

说实在的,最初吸引我的是这个书名。我对作者谢沛鸿先生说,你这个书名起得好,能吸引读者拿起你的书来。

从字面上看,《犭昔》显然是将“猎”字拆分为二,倒很容易让读者联系到狩猎或与狩猎有关。而这两个字究竟涵义为何,还真需要读者颇费一番脑筋,而且,我想多数读者还会想当然地以为,“犭”不是一个独立的汉字,它只是一个偏旁,不就是反犬旁吗?若论读音,记得泰山二斗门匾额上刻有“(虫上加一撇)二”二字,据说该读作“风月无边”,那么,此“犭”是否也可读作“反犬”?

——作者从一开始就为读者设置了一个很好的“叙述圈套”,引导读者阅读这部作品。我认为,这也不啻一个巧妙的悬念设置。

为了释疑,作者自己对书名作了解释:中文:“犭”字,音quǎn,意同“犬”;是很多动物字的偏旁,此处借用为动物的意思。“昔”字,古文本义为晒干的剩肉,后引申为“过去”、“昨往”。“犭 昔”,“猎”字劈为二。本书写猎杀与被猎杀。英文书名《MEAST OF THE PAST》:

MEAST is meat of beast; a word created by the writer。——可见,“犭”是实有其字,并非作者杜撰,读者在电脑上通过“全拼输入”很容易就可找到;而英文名称中的“MEAST”这个词却的确是作者创造,是他根据英语造字规律将meat(肉)和 beast(走兽)这两个词复合而成。

因此,从书名上看,这部长篇小说写的是关于往昔岁月人们的肉食,是关于人类捕杀走兽的故事。如此,读者自然就会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这确实是一部关于猎人的小说。而当你读完这部小说,你就会同我一样由衷地感叹,这个书名起得太合适了,没有比它更适合的了!作为处女作,作者能够找到如此贴切的表达文字,显然若非有文字感悟天才就是很费了一番工夫。

这部小说分成三部,分别讲述了最后一只华南虎的死亡、射杀海猪(海豚)和最后一代猎人的“缴械”。作者在创作时有很鲜明的表达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应该建构一种良性互动、和谐友好关系的冲动,作品因此而带有很强的寓言意味。情节的设置很巧妙:在1950年代末,大炼钢铁大跃进的时代背景下,农民要砍树烧炭炼钢铁,而老虎吃人吃家畜,自然也就成了人的敌人。在那样一个“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根本不讲环境保护、生态和谐、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年代,华南虎就像书中的小孩子(“我”)眼中的“害兽”一样,不仅丝毫不必珍惜,而且是需要尽快被杀死消灭。小说渲染了猎人黄牛牯和庙祝黄铜锣的惨死于虎口,自然引出了黄牛牯弟弟黄山狗要为兄报仇,并最终发明出铁犁耙扎死老虎这样的情节。在那样的年代,黄山狗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英雄,受到了嘉奖,不仅有10元钱的奖励,还被命名为“当代武松”。这,大概是猎人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

按照作者的诠释,最后一只华南虎死于1950年代末,那样一种火焰一般在林中不断英勇地腾挪闪跳、生杀予夺的精灵就这样永远消亡了。于是今天,我们还在为陕西“发现”华南虎的真伪争辩不休,还在为动物园中仅存的华南虎的繁育绞尽脑汁,万里迢迢地送它们到非洲大丛林去进行野外生存训练,企冀能延续这种珍贵物种一线香火……作者在小说中以抒情感怀的笔触叙说了自己对森林王者华南虎的夭亡的无限感慨和悲哀。显然在作者看来,最后一只华南虎的死亡已然宣告了猎人的死亡和狩猎时代的结束。

到了第二部“射海猪”,作者巧妙地把时间背景正好安排在1960年开始大饥荒的三年,饥不择食的人们看中了海洋中懒洋洋的海牛——儒艮和活泼灵动的海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