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人如果驾驭得好就能成为好帮手,如果丁原有曹操那样的治人拢心之道,并州军在丁原手中就会有另一番天地。但问题是丁原“为人粗略”,他本身也是一个武人,在带队伍方面缺少足够的经验。从以后张扬、吕布、张辽等人的事业发展情况看,当初他们在丁原手下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成廉、魏续等人始终追随吕布,吕布到哪里他们跟到哪里,说明吕布名义上属丁原领导,但却拥有自己的势力。丁原被杀后,吕布率自己这部分人马投靠了董卓,张辽虽然也投靠了董卓,但不归吕布指挥,还归董卓直接领导,张扬则率部远走河内郡,过上了打游击的生活。他们都能把自己的人马顺利带走,说明丁原手下的这三支主力存在各自为战的局面,这为丁原被杀埋下了祸根。
《后汉书》和《三国志》对吕布早年生活均记录不详,但陈宫后来对张邈谈论吕布时称他为“壮士”,并州当地世家出身的王允视吕布为“剑客”,说明吕布的身份不是名门大族,加上他的祖籍是偏僻的九原郡,说明吕布出道前的身份类似于游侠,而这在东汉时期往往带着贬义,这也造就了吕布一生“轻狡反覆,唯利是视”的个性,因为剑客、游侠最容易急功近利,也最容易被别人利用。
丁原对吕布很不错,《三国志》称“大见亲待”。但正是因为丁原的“粗略”,吕布具备的游侠、剑客的特质使董卓看到了机会,他对吕布进行了策反,是谁来执行的联络工作、如何接上头,吕布如何杀掉丁原,这些问题史书均未作详细记载,只说董卓“诱布令杀原”。对吕布而言,尽管自己身上有剑客的特性,但杀掉上级投靠敌人毕竟是一件极损仁义道德的事,他怎么会轻易下手呢?这是一个往往被人忽略的问题,也是不容易找到答案的地方。但如果细究起来,原因其实并不难发现,那就是董卓对吕布开出了天价的诱降条件,让吕布想不动心都难。
董卓开出的条件不是金银财宝,也不是高官厚禄,而是一句话,它记录在《三国志?吕布传》里,叫做“誓为父子”。董卓不仅收吕布为义子,而且为此还立了誓。在史书里从来没有记录过关于董卓儿子的事,只说他有一个女婿叫牛辅,推测起来董卓应该没有儿子,如此以来他死后继承权就成为问题。董卓可以把女婿牛辅立为继承人,也可以在手下将领里指定一个,但当董卓收吕布为义子时,这些可能就不存在了,因为董卓要把继承权交给吕布。
汉代很注重法律上的继承关系,像袁绍那样过继给叔父家,叔父的爵位、家产等就将由他来继承,这种法律关系是谁都不能剥夺的。董卓为了保证瓦解并州军成功,不惜指定吕布为继承人,为了取得吕布的信任,还举行了盟誓。这不是走过场,而是很郑重的,董卓至死都未曾反悔过,而吕布也对这种关系深信不疑,后来当王允策反他杀董卓时,吕布曾为难地表示“奈如父子何”。
。。
陆 当两个野心家相遇(1)
掌握朝政大权的董卓与在社会上呼声很高的袁绍之间的矛盾终于爆发了,导火索是废立天子事件。根据《汉末英雄记》的记载,董卓一直有废掉当今天子刘辩的想法,而改立灵帝刘宏的另一个儿子刘协为帝。董卓认为这件事迫在眉睫,已经不能再等,为此他跟袁绍商量。但是,单就《汉末英雄记》现存的几条记载来看,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似乎还有一些出入。
其中一条记载说,董卓告诉袁绍,当今天子刘辩为人“冲暗”,不是一个“万机之主”,而陈留王刘协比他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