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吗?按照比较优势理论生产出来的粮食,在现今粮食贸易动因和规则情况下进行交易,对粮食进口国来说,进口的粮食价格能够符合比较优势理论的初衷吗?世界粮食贸易的现实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因为:第一,粮食与其他商品的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不同。粮食是维持人类生存的战略性物资,需求弹性很小。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具有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和不可替代性,而其他商品则不完全具备粮食的特殊属性。正因为如此,往往使生产并出口粮食的国家掌握主动权和主导权,而不生产粮食并进口粮食的国家处于被动性和从属性。因而,出口粮食的国家和进口粮食的国家在粮食贸易中,往往是不平等的贸易主体。处于被动地位的粮食进口国无法防范和应对粮食出口国的制约,也无法防范和应对国际粮食市场的突变和危机。第二,国际农产品贸易的事实证明,同其他商品比较,国际农产品贸易具有极强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就粮食而言,在目前缺乏真正平等的国际贸易秩序的情况下,粮食生产和交换往往并不能够实现比较优势理论的预期和结果。从应对市场变化情况看,按照比较优势理论生产的粮食、肉类、油料等产品并不完全能够按照比较优势理论进行贸易,甚至对进口粮食等农产品的国家无法实现按照比较优势进行生产和贸易其他商品的目标和预期。第三,随着农业国际化的发展,农业跨国公司对世界农业的主导力和控制力日益增强。粮食、肉类、水果等贸易主要掌握在少数相应的跨国公司手里。一些跨国公司凭借垄断地位,为了攫取最高利润,扭曲贸易规则,往往使得粮食等农产品不能自给自足的国家难以承受高价粮食,造成粮食短缺和粮价上涨,甚至引发通货膨胀和社会动荡。第四,粮食生产与工业生产不同,是自然再生产的过程,除了面临市场风险外,还面临自然风险。一旦粮食生产遭灾减产,粮食供求发生变化,粮食进口国的比较优势就会失去。
综上所述,由于粮食的特殊性及粮食贸易的复杂性,对于具备条件的国家而言,积极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自给能力,无疑对本国乃至世界粮食供给都是有益的。这就是说,对于粮食进口来说,比较优势理论的预期目标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而难以实现。谁迷信并依赖粮食贸易自由化,谁简单地从比较优势理论概念出发,谁就可能在粮食危机面前束手无策。
目前,世界上一些粮食出口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实行巨额农业补贴的国家。在巨额的农业补贴下,这些国家的农产品价格并不能反映真实的生产成本。换言之,如果一些粮食出口大国取消对本国农产品的巨额补贴,世界很多国家的农产品都将具备相当的竞争力,结果会使一些粮食出口大国粮食出口及收入减少,这些国家的战略利益也将受到影响。
因此,除非一些发达国家率先削减本国的巨额农业补贴,并就补贴和农产品贸易壁垒问题与世界其他国家形成多边协议,否则难以建立公平高效的国际粮食贸易自由市场。然而,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的谈判过程表明,一些发达国家无意大幅削减本国的农业补贴,其削减程度远不能令广大发展中国家满意。 。 想看书来
粮食保护主义与粮食贸易自由化:争论中的两条路径(4)
6�6罗马—北海道—多哈:围绕农业补贴的艰难谈判
由粮食危机引发的粮食安全问题已引起世界的普遍关注。一些国际组织和政府间磋商机制也把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贸易纳入到讨论研究与多边谈判的框架中来,试图找出解决粮食危机的根本出路。讨论与谈判的焦点正是发达国家扭曲国际贸易的巨额农业补贴及贸易壁垒。
为应对世界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08年5月在罗马召开了粮食峰会。粮食公平贸易和发达国家削减巨额农业补贴,成为峰会开幕当天的主要议题。与会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