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乾学(1631—1694),字原一,号健庵,江苏昆山人。康熙九年进士,授编修。他在京时曾寓居宣南绳匠胡同,并在此开设了碧山堂馆,作为他的尚书府。⑤
徐乾学是一位著名的藏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史书中记载他学贯古今,最精经史之学。他由编修迁侍讲学士,寻直南书房,擢内阁大学士。他曾出任《明史》总裁官,负责过《大清一统志》的编纂,主持《通志堂经解》和《资治通鉴·后编》等巨帙的编修。他自著《读礼通考》、《文集》、《外集》、《虞浦集》、《词馆集》、《碧山集》等。他是一位饱学之士,碧山堂馆成为清初宣南荟萃人才和造就人才的一个摇篮。
徐乾学长于曹寅27岁,他们可谓是忘年之交。据周汝昌先生考证,康熙十一年(1672)顺天乡试时徐为主试官。著名词人纳兰性德、韩菼均出于东海先生之门。韩荚在其《织造曹使君寿序》文中有“余与使君同自出也”之语,据此可知曹寅或曾中此科乡试,同出徐乾学之门。⑥虽然这一说法还有待佐证,但他们之间的友谊和交往则是有史可证的。例如,康熙三十二年(1692),徐乾学有《赠曹子清》一诗,诗云:
涉秋已弥句,执热甚中夏。
清风渺难御,赫曦如渥赭。
。 想看书来
梦里梦外大观园(2)
岩栖非不深,编摩无休暇。
目疲银海枯,腕脱白雨泻。
涓埃岂云报?感恩泪盈把!
愿言思所钦,豪荡俗情寡。
萧闲少公事,万卷拥广厦。
斋阁比蓬壶,高吟复潇洒。
何日探林屋,披襟一闲写。
诗中所云“涓埃岂云报,感恩泪盈把”,实非泛泛之词。周汝昌先生认为,诗句“即指(徐)被劾获免,领书局归里,近遭革职之事,此等诗实欲借径曹寅而向皇帝表白心情也。”⑦但也正是这首诗向我们证实了徐曹之间的深厚交谊,诗情动人,当不仅仅是“借径”之意耳。
在徐《赠曹子清》诗之外,我们在《楝亭图》第三卷上还读到徐乾学的跋诗二首。其二有句云:“低回手植成佳话,蔽芾官斋记昔游。交分纪群殊不浅,欲题奇木思悠悠”。再次透露了徐对曹的器重。跋末署“《楝亭感旧》,为子翁先生赋,求正。昆山弟徐乾学具稿。”此虽是旧时文人的自谦之词,但亦可见这位老前辈对曹寅的敬重之意。
在宣南寓居的众多清初文人之中,惟属朱彝尊与曹寅之友谊独厚。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坨,别号醒舫,金风亭长。晚称水长庐钓鱼师。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清康熙十七年(1678)被征博学鸿儒,授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参与纂修《明史》。朱一生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禛称南北两大宗。其词风清丽,为浙西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他精于金石文史,足迹遍大江南北。在清代历史上,他被称为著名的藏书家(聚藏30椟)、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有《经义存亡考》300卷,另有《日下旧闻》、《欧阳子五代史注》、《曝书亭集》等。辑有《明诗综》、《词综》等。此外,他与陈维崧还合刻了《朱陈村诗词》。
朱彝尊在宣南的寓居地有两处。吴长元《宸垣识略》卷10“外城二”中记云:“朱竹坨寓居在海波寺,有古藤书屋。”下引朱的《自禁垣移居宣武门外》诗,诗云:
诏许携家具,书难定客踪。
谁怜春梦断,犹听隔城钟。
同卷又有“朱竹垞寓居在槐市斜街”之记载,并引朱《移居槐市斜街》诗,诗云:
莎衫桐帽海?鞋,随分琴书占小斋。
老去逢春心倍惜,为贪花市住斜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