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主力独二旅。5月,东征部队返回陕西。6月,罗荣桓进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学习。 七七事变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挺进山西,开展游击战争。罗荣桓任八路军第115师政治部主任。第115师在山西地方党和兄弟部队的支持下,先后创建了以恒山、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根据地和以吕梁山为中心的晋西根据地。1938年2月,罗荣桓奉命率第115师师部和第343旅第686团从晋西出发,10月向山东挺进。第二年三四月间,到达鲁西郓城、东平一带和鲁西南地区。1939年10月,根据总部指示,罗荣桓率部向鲁南进军,创立鲁南抗日根据地。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发展到近7万人,成为苏鲁游击战争的依托。在反“扫荡”中,他灵活运用毛泽东的军事原则,结合山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敌进我进”的方针,即“翻边战术”。这种战术就是当敌人向我大举进攻时,我除以小部队和一些地方游击队去对付敌人外,大部队必须同时插到敌人后方去,相机攻击敌之薄弱后方,并破坏敌之交通要道,使敌人难以在根据地内持久作战,从而粉碎敌人的“扫 荡”。 罗荣桓率领山东军民,粉碎敌伪的多次“扫荡”,度过了1941年至1942年的最困难时期。1941年11月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俊六亲自指挥4个师团、3个独立混成旅团和伪军共计5万余人,向山东抗日根据地中心的沂水、临汾、费县、蒙阴之间纵横六七十里的地区实行“铁壁合围”。5月,日军兵分11路从四面八方包围了第115师师部驻地留田,最近的只有二三公里,最远的不过七八公里。这时师部仅有一营兵力,而机关人员却有5000多人,形势十分危急。在这严峻的时刻,罗荣桓镇定沉着,神态自如,站在地图面前,平静而严肃地分析敌我态势,然后提出“向西南”突围的主张。随后,亲自率作战科和部分侦察人员先行出发,观察情况,选择道路。大家沿着罗荣桓选择的路线,利用在留田东南10余公里的村庄附近东西不过一公里的间隙通过第一道封锁线,接着又在一个两公里半的间隙通过第二道封锁线。6日拂晓,我军未费一枪一弹,突破了敌人的重兵包围,最后粉碎了敌人的“铁壁合围”。当时随部队行动的波兰记者希伯称颂这次突围是“无声的战斗”,称罗荣桓的指挥是“神奇的指挥”。 1943年,罗荣桓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八路军第115师政委兼代师长,以后又兼任山东分局书记,在山东地区建立了以罗荣桓为首的坚强的抗日核心。在罗荣桓的具体指导下,山东各地以主力兵团、地方部队的骨干,结合民兵和党政力量,组成“武工队”、“游击队”,深入敌占区,发动群众,建立人民武装,开展“边沿区的斗争”,打击敌人的“扫荡”、“蚕食”活动。采取政治攻势和军事斗争相结合的形式,广泛开展游击战。群众性的“地雷战”、“麻雀战”、“车轮战”、“蜂窝战”,以及虚张声势,迷惑敌人的“神经战”,沉重地打击了敌人。鲁南的铁道游击队更是扬名中外。同年11月,日军对我山东根据地沂蒙山、清河地区进行了一次轮番大“扫荡”,山东军区决定乘敌集中兵力“扫荡”上述两区域,其他地区采取守势的时机,于鲁南、滨海等地区对敌展开攻势。鲁南军区根据山东军区的命令,于11月15日首先歼灭驻费县城西南的伪军刘桂棠部1000余人。随后,滨海军区部队攻克赣榆县城,有力地策应了沂蒙山区和清河地区的反“扫荡”作战。
第六部分罗荣桓 元帅(3)
1944年8月,鲁中部队在沂水缴获日军山炮
1944年7月至10月,山东军区军事工作会议在滨海地区日照县碑廓镇召开。罗荣桓主持会议并做了总结。会议总结了山东根据地七年抗日战争的经验。他在讲话中肯定了山东抗战中独立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