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部分 (1 / 4)

只实施一次突击。这体现了军事指挥艺术的发展趋势,表明在战略性战役中,特别是在进行包围的战略性战役中,各突击方向的效果是相互影响的,总的胜利取决于各个方向的突破结果。一个方向突破不利会影响整个进攻的进展和效果,反之,则将加快胜利的进程。罗科索夫斯基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造,在两个突破地段使用强大的、力量均等的部队,全歼了被围之敌。为表彰他在这次战役中的新构思,最高统帅部授予罗科索夫斯基苏联元帅军衔。 1944年11月,罗科索夫斯基任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1945年6月22日,罗科索夫 够�?命主持莫斯科胜利阅兵式。 1945年至1949年,罗科索夫斯基任北部军队集群总司令。1949年至1956年应波兰政府邀请并经苏联政府同意,罗科索夫斯基出任波兰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国防部长。后来又担任过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国防部总监察长等职。 罗科索夫斯基曾获7枚列宁勋章,1枚“胜利”最高军功勋章和其他各类勋章多枚。著作有《军人的天职》。 1968年8月3日,罗科索夫斯基在莫斯科逝世。 (刘平)

第六部分罗荣桓 元帅(1)

罗荣桓(luo ronɡhuɑn,1902—1963),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15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115师代师长、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中共中央委员等职。 1902年11月26日,罗荣桓出生在湖南省衡山县鱼形镇南湾村一个地主兼商人家庭。他的父亲罗国理青年时当过童蒙塾师。罗荣桓8岁入私塾,12岁进本村罗氏岳英小学读书。罗荣桓学习认真刻苦,成绩很好,对历史上救国救民的仁人志士更是景仰非常。 1919年秋天,罗荣桓进入长沙协均中学学习,开始接触新思想。其中,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对他影响最深。他从毛泽东充满革命精神的文章中看到了希望,积极参加长沙人民反对军阀张敬尧和抵制日货的活动。1923年3月,罗荣桓因参与长沙各界6万多人反对“二十一条”和要求归还旅顺、大连的反日爱国运动,湖南军阀赵恒惕准备镇压,被迫回乡暂避。 1924年,罗荣桓考入青岛大学工科预科学习。1925年4月,发生了“青岛惨案”。罗荣桓参加“青岛惨案后援会”,曾赴上海进行宣传活动,揭露惨案的真相,号召社会各界行动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暴行。1926年夏,罗荣桓从青岛大学结业后,来到广州投身于革命洪流之中。同年9月,离开广州回到家乡南湾参加蓬勃发展的农民运动,成为农会领导人之一。1927年罗荣桓经长沙转赴武昌中山大学理学院学习。他一面学习,一面从事学生运动,并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担任武昌中山大学支部组织干事。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八九月间,受湖北省委的派遣,赴崇阳、通城一带参加鄂南暴动。之后,又参加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三湾改编时,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特务连党代表。

第六部分罗荣桓 元帅(2)

1940年9月,鲁南八路军在反“扫荡”中抗击日伪军

从1928年至1934年,罗荣桓曾任营党代表、纵队政委、红军第四军政委、第一军政治部主任、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动员部长等职,在作战、扩红、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长征途中,罗荣桓初期随干部团行动,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调任第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负责筹粮和群众工作。1936年2月,罗荣桓奉命率第一军团东征。3月,在山西中阳县关上村战斗中,红一军团一举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