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弘眼前一亮,体会铃木所讲的教育方法,贯穿了一个字:爱。从那时起,他暗下决心:铃木能把正常孩子培养成小提琴神童,我为什么不能把聋女儿培养成天才。他辞去了工作,在家专心教育女儿。
阳光女孩周婷婷(2)
一张《美国天才儿童行为表》压在婷婷的写字台下。当婷婷看书不肯吃饭时,周弘指着行为表上“看起书来废寝忘食”一条对女儿说:“婷婷,你完全符合,你不是天才谁是天才?”
为了给女儿找天才的感觉,周弘买来美国著名残疾女作家海伦·凯勒的书,兴奋地对女儿喊:“婷婷,爸爸一直奇怪你怎么那么聪明,那么有灵性,原来你是海伦·凯勒的转世啊!”
又盲又聋又哑的海伦·凯勒是婷婷一直仰慕的人。周弘说:“海伦·凯勒的生日是1880年6月27日,你的生日是1980年6月27日,刚好相差100年。”婷婷刚要欢呼,忽然发现不对劲:“我好像是29日生的。”周弘不慌不忙地说:“你出生时是难产,正好耽误了两天。”
在婷婷的脑海里,父亲对她的评价永远是棒极了,周弘开玩笑:我的大拇指竖得都有点抽筋了。婷婷第一次做应用题时,十道题做错了九道,很是沮丧。谁知周弘看了,错的题目没有打叉,对的题目打了个大大的勾,真诚地说:“真是了不起,第一次做应用题就做对了一道。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碰都不敢碰它呢。”
既不膨胀,也不压抑,做个快乐舒展的“人中人”
周婷婷出名以后,数不清多少聋儿的家长怀揣周婷婷和周弘合著的《从哑女到神童》,带着孩子从遥远的新疆、山西、内蒙古等地来到南京找周弘,都羡慕地说:“你真伟大,生了个天才,你女儿是个神童。”
周弘明白,女儿根本就不是神童。只是他用爱和信心让女儿成为今天的婷婷。
他发现,踏入学校的女儿有些飘飘然了,骄傲得像个小公主。因为她的傲慢和听力问题,同学们都远离了她,不肯和她做朋友,婷婷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她的学习成绩下滑,有时甚至不及格。婷婷的情绪一下子降到冰点,第一次正视自己是个聋人的事实,第一次怀疑自己究竟是不是神童。
女儿的挫折让周弘突然醒悟:人的生命是那么脆弱,因为脆弱才需要有人欣赏,需要得到别人肯定。这些年来,他只注重对女儿智力的开发,却忽略了对女儿心态的调整,差点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骄傲会令人膨胀,膨胀的人处于一种“人上人”状态,自认为天下第一;而自卑又令人压抑,压抑的人处于一种“人下人”状态,世上谁都比自己强。周弘决心要让女儿做一个快乐的“人中人”,既不膨胀,又不压抑,心中始终处于一种舒展状态,开开心心,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天。
以后,无论哪一天,婷婷一跨进家门,父亲都会说:“婷婷,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好消息可能很小,但婷婷的心情总是为之一爽。不管发生了什么困难,父亲总设法找出好消息与女儿共享。直到现在,婷婷最喜欢谈心的对象仍是爸爸。婷婷说:“父亲这种积极的思维方式一直都影响着我,这也许是父亲给我的一生都享用不尽的宝藏。”
当笑容和自信重新写在女儿脸上,周弘感到对女儿的教育方式也进入新的境界。他由对女儿的研究,转入对教育的研究,对人的研究。他啃下了一本本心理学、教育学,他悟出,过去光是一个“爱”字,现在还得加上一个“行”字。这个“行”,满足了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无论是自己的孩子,还是所有孩子再到所有的成年人,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社会的肯定。
周弘这样诠释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每位家长都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是让家长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