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心灵法医演员表> 第10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部分 (1 / 4)

业能力;失去健康的人会说:早知道就多注重生活作息及饮食习惯。

与其事后追悔,不如在每个当下用心去做,全力以赴完成自己应尽的责任,将来必能愉悦地享受自己经营的成果。

“不问收获”是一种心灵的满足

第二十二品、无法可得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第二十二品讲的是“收获”。须菩提对如来佛说:“世尊!您得无上正等正觉修成佛道这个境界,究的竟真一无所获吗?”佛闻言得知须菩提心有所悟说:“是的,是的。须菩提!我于法中丝毫无所得,不仅是无上正等正觉,乃至纤毫之法,我都无所得。因为有得即有失,我本无所失,何来有得?”

我们做什么事,总会问自己这样做会收获释什么。其实,人生得到的所有东西,本来都是属于你自己的。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命运。想收获什么,就要问自己播下了什么。

“收获”是立在我们面前的一堵墙,如果我们觉得做一件事什么都得不到,就会没精打彩。佛则要我们做一个推倒这面墙的人,因为,墙外面是一片辽远和广阔。

“收获”为什么会成为我们做每件事之前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呢?因为“物竞天择”的社会,给了我们自我保护的本能。我们需要收获来为自己积攒生存的本钱。正因为我们事事必要有收获,才会成为世界的主人。可是收获却遮住了我们的视线,使我们看不见被收获挡在外面的精彩世界,使我们看不到和谐的风与美丽的阳光;收获禁锢了我们的思想,使我们变得古板而又闭塞;阻隔了我们和其他心灵的交流,使我们变得孤独而又寂寞。

佛说:“凡是可以用得失来形容的,都是身外之物,是迷失自性。般若妙法,本是自己家里的东西,本来无失,从何有得。自已本身就是佛,人人都具备这些,如何能说“得失”呢?因为它一直存在在自性中啊。如果能做到没有一点法可以得到,就是无上菩提。”

佛告诉我们,如果想改变这一切,只有看透得失,推倒收获这面墙!在收获的面前人本应该是很伟大的,因为,收获是人的心创造并设计的,人可以随便摧毁它。但有时,人却显得多么渺小,遇到什么事便去问收获。其实只要有人的存在,任何东西都会变得脆弱无能。我们要做一个推倒收获这面墙的人,因为,墙外面是一片辽远和广阔。“同一件事,想开了就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人的烦恼多半来自于自私、贪婪,来自于妒忌、攀比,来自于自己对收获的苛求。托尔斯泰就曾说过:“大多数人想改变这个世界,但却极少有人想改造自己。”一个人是否快乐,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怎样看待自己的收获。每天早晨醒来不问收获,满怀信心地去迎接新的一天,然后在工作、生活中享受这个过程,当你安心地躺下来,今天已然成为昨天,明天还很遥远,享受你的睡眠。

“不问收获”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一种纯主观的内在意识,是一种心灵的满足程度。一个人能不问收获从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和发现快乐,就会找到幸福。不问收获的人,能把平凡的日子变得富有情趣,能把沉重的生活变得轻松活泼,能把苦难的光阴变得甜美珍贵,能把繁琐的事变得简单可行。去工作而不要光以挣钱为目的;去爱而忘记所有别人对我们的贬低;去给予而不要计较能否得到超值的收获;去运动而不管在人们眼里自己的笨拙;“不问收获”地去生活,去感觉,去释放自己的内在,把整个的人放松,让你心思集中在你做的事上,而不必在意外在的一切,让自我的内在得到彻底地展现。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