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部分 (3 / 4)

扯起反辽大旗的悲情形象使他名利双收,对石敬瑭的试探结论又让他信心十足,总而言之,安重荣认为他现在也算是兵强马壮了,按照他的理论,也就具备了当皇帝的资格,他决定造反了。

既然要反叛了,安重荣也就不再需要伪装,他偷偷派人去和他曾宣称不共戴天的辽国联系,请求大辽帝国象当年帮助石敬瑭一样助他夺取中原。辽国见到伪愤青安重荣终于露出两面派嘴脸,也觉得后晋内乱对辽国有利无害,就不再追究他以前的不敬,口头上同意暗中支持他。在与辽国通气的同时,安重荣还联络了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约他一道起兵反石,安从进早就在准备造反,现在安重荣主动相约,安从进判断“双安”南北夹击,石敬瑭定然扛不住,自身霸业可成,立即同意起兵响应。

第二十二章 叛乱四起(三)

公元941年11月,“双安”齐反,石敬瑭再一次被迫平叛,他还是倚仗桑维翰和刘知远两位文武心腹坐镇后方统一调度指挥,另任命洛阳留守高行周和侍卫军都指挥使杜重威(两人都是平范延光、张从宾叛乱时的重要将领)分别担任征讨安从进和安重荣的前线总指挥。

12月,杜重威的征讨军与安重荣的变军在河北宗城相遇,安重荣领军列阵相迎,杜重威连续发动两次进攻,都无法击破变军阵形。杜重威担心变军反冲锋,打算撤退,手下将领劝告道:两军交战正激烈时,最忌阵前撤退,请扛住压力继续攻击敌阵的两翼,他们最终一定顶不住。杜重威表示同意,于是加大力度继续攻击,安重荣军的阵势开始稍稍后退,就在这紧要关头,安重荣的一个部将赵彦之,因为不满安重荣给他的待遇大低,临阵叛变,卷起成德军的军旗就往朝廷军的阵营跑。这赵彦之平日里是一个爱装模作样的骚包人物,一向以型男自居,身上穿的铠甲和战马配的鞍辔都用纯银装饰得精美绝伦(类似电影《无极》中光明大将军的扮相),朝廷军的士兵见着这等银光闪闪的人物向他们飞奔而来,只当作是一匹银马驼着一堆银子送上门来,于是就假装不知道他是来投降的,一刀就把他杀了,瓜分了型男那些昂贵的行头。赵彦之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低调,有时候衣服穿得太好也会丢了性命。

安重荣见到赵彦之投降,只看见一团银光裹挟着军旗绝尘而去,不知他带走多少兵马,再加上他布的阵势离不开军旗的指挥,于是大惊失色,连忙命中军后退,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信号,他的军队在撤退中溃散,安重荣带着残兵败将退守宗城。杜重威趁势攻城,安重荣手下的一员副将见势不妙,决定学习杨光远前辈砍张敬达脑袋的先例,砍了安重荣的头献给杜重威,成德军叛乱就此解决。杜重威将安重荣的头呈献朝廷,鉴于先前安重荣公开反辽的鲜明态度,石敬瑭把他的头涂上了油漆,送到辽国去,作为对他以前杀害、扣押辽国使者的交待。辽国见安重荣速败,也绝口不提当初的口头约定,收下这颗五彩缤纷的首级了事。

至于安从进,比安重荣好不到哪去,他的先锋部队很快就被朝廷军击溃,安从进逃入老巢襄阳固守,后晋大将高行周领军围城。安从进苦撑至第二年(公元942年)八月,城中粮尽,高行周挥军破城,安从进比照前辈李从珂,举族*,山南东道反叛遂平。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十二章 叛乱四起(四)

从表面上看,在石敬瑭的有力领导下,三场重大叛乱都得到了平息,但强藩坐大,以下犯上的隐患并未消失,不仅未消失,反而冒出了更多的未爆弹。在平乱过程中,范廷光、张从宾、安从进、安重荣固然倒下了,刘知远、杨光远、高行周、杜重威却都站起来了,这些人都是石敬瑭倚重的左右手,都在平叛行动中立下大功,既然有功,就不能不赏,于是他们都得到高官厚禄,得到了重要地区的节度使位置,换句话说,老一辈的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