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菊与刀阅读> 第20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部分 (2 / 4)

些小包工头也在“行仁义”,就像二十世纪初美国码头上的意大利籍劳工潘德恩那样,自己和一些无技能的工人订立非法劳动合同,从他们身上获得高额的利润。中国的“仁”的概念在这里已经完全走样了。10【10萨评:其实,这更像中国古代“侠”的概念。只是两国文化中对同一概念使用了不同汉字的区别而已。中国古代也强调“侠以武犯禁”,因此历代都加以沉重打击。日本的浪人就以“侠”著称,不过,从对他们的记录来看,他们的道德实在和金庸小说中的“侠”相去甚远。】日本人完全篡改并且贬低了中国价值体系中有关道德的核心内容,但是又没有增加其他内容来使“义务”成为有条件的道德规范,因而孝道在日本就成了必须履行的义务,即使对父母的不道德和不公正行为也要宽恕。只有当“孝”与对天皇的“忠”发生冲突时,人们才可以放弃孝道;但是当父母道德败坏或者他们破坏了儿女的幸福时,作为儿女也必须履行孝道的义务。11【11萨评:日本的观念对“孝”远没有和“忠”同样的地位。相反,日本的老人一旦因为健康、年龄等原因离开对家庭的主导地位,子女对其的尊敬十分有限。相反,在中国,“孝”受到甚至高于“忠”的推崇。在封建社会,即便是父母已经死了,在守孝期间如果还去为皇帝工作也会惹出大麻烦。明朝张居正就因此发生了“夺情”案。忠于一个暴君虽然可以被接受,但不会被提倡,而在父母做了坏事的时候“包容礼让父母的行为”,简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直到今天,如果孩子犯罪父母去告发,可以有“大义灭亲”的美名,而如果父母犯罪孩子去告发,即便父母对社会而言罪有应得,孩子的这种行为也很难为大众接受。】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回报万分之一的恩情(4)

有这样一部日本近代的电影:在农村饥荒时,一家父母将自己的女儿卖到了妓院。一位乡村教师为了把自己的学生赎出来,就向村民借了一些钱。没想到这笔钱被这位乡村教师的母亲偷走了。其实,这位老师的母亲并不穷,她自己经营着一家收入可观的餐馆。这位老师在知道这件事后,只能自己来接受惩罚。他的妻子后来发现了真相,于是写了一封遗书,对此事承担了全部责任,然后自己带小孩投河自尽了。事情最后被传开了,但大家对这位在这场悲剧中应负责任的母亲却不去责问。在尽完孝后,那位教师独自前往北海道,去磨炼自己的人格,以便使自己能够坚强地应付今后类似的考验。当然,这位老师是一位品德高尚的英雄。但在美国人看来,那个偷钱的母亲应该为整个悲剧负责。然而,我的日本朋友却强烈反对我这种美国式的观点。他说,孝道常常会与其他道德观发生冲突。如果片中的主人公足够聪明,他能找到一条无损面子的折中办法。但是,如果为此而谴责母亲,哪怕只是在心里谴责,这对那位教师的自尊心来讲也是不可能的。12【12萨评:没有找到这个电影的出处。应该说这种儿子为母亲担负责任的情况在中国古代更常见。在日本,这种事倒也是有的,不过,其间有着微妙的差别。中国的儿子这样做,是因为道德的要求,因为中国的道德中,即便父母错了,子女也当勇于替父母承担责任,比如在父母要被杀头的时候申请以自己代替。而日本的道德并不要求儿子对母亲有这样的义务。那么,在日本为何还会存在这种现象呢?这个电影所说的教师在日本堪称“圣人”,而下面那个例子显示了一种更加世俗的理由,不过美国人没有理解,而把它简单地归之于“孝”。这不怪她,东方的东西对一个美国人来说,能分析到这种地步,已经很了不起了。假如她还能分清中国和日本哲学的微妙区别,那她就是神仙了。】

不论是小说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很多故事讲述青年人在完婚后都必须履行沉重的孝道义务。除了少数特别现代的家庭之外,人们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