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府失势的现实,原本的门庭若市瞬间变成了无人问津。
李嗣业的妻儿老小大为悲伤愤怒,却也无可奈何。
其实不光是李嗣业的境遇,这事儿若是摊到其他权贵身上,也是一样。兵败之将,纵然战死沙场也并不光彩。若是皇帝不肯承认他的功绩,事后非但不予追封,还要追究责任,莫非丧礼无人吊唁,就是李嗣业的后人也要备受牵连。
且不说孔晟进李嗣业府上吊唁拜祭,赵王李系大张旗鼓去了大理寺,却听说孔晟已经回府,微微有些失望。李系本想去长安侯府见孔晟,突然听说楚王李俶纠集了满朝文武,进宫去面圣,要联名上书,弹劾郭子仪李光弼等将领的败兵之责,心头大震。
略一沉吟,李系就命令护卫随从立即调转方向,从大理寺衙门改道直奔皇城。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种节骨眼上,孔晟一定会被皇帝召到宫里去。
而李系也实在不敢想象,一旦让李俶得逞,相州兵败的责任就会落在郭子仪这些人头上,而一旦郭子仪李光弼因此受到惩处,这大唐天下兵马的大权就彻底和完完整整地落入了楚王的掌控,再没有人对他构成制衡。
而假以时日,李俶在军中安插上自己的人手,不要说李系这种普通皇子,就是皇帝本人,也不得不对楚王保持着相应的忌惮。(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四章 谁是最后的赢家(4)
第三百七十四章谁是最后的赢家(4)
李嗣业的长子李佐国披麻戴孝在府中操持丧事。尽管李家亲朋好友断门,老爷子又蒙上了兵败身陨的耻辱,但丧事却不能不办,没有人来吊唁,李家的子孙后代就自己表示哀悼。
昔日喧嚣的虢国公府如今一片愁云惨雾,哀声四起。
得到下人回报说长安候孔晟过府吊唁,李佐国先是愕然,良久才命仆从打开中门,亲自出面迎孔晟进府。
孔晟站在李嗣业府上门口,凝望着身着麻衣的李佐国率兄弟姐妹数人面带哀色迎出来,便紧走了两步,上前略一拱手:“本候闻听噩耗,特来拜祭虢国公!”
李佐国泪流满面:“多谢长安候!”
所谓患难时刻见真情,在长安城权贵对李嗣业一家避之唯恐不及的前提下,孔晟冒着重大的政治风险前来吊唁,这本身不仅仅是一种姿态,还是一种盛情高义,某种程度上代表着社会舆论对李嗣业的肯定。
这是李佐国最在乎的东西。
孔晟默然还礼,他从李府仆从手中接过一条白绫,礼节性地系在自己腰间,匆匆跟随在李佐国身后直奔前院设立的李嗣业的灵堂,因为李嗣业的尸身还未抵达长安,所以灵堂上只设立了李嗣业的灵位名牌。李嗣业的妻室子女跪拜在侧,哀声不绝,孔晟面色肃然,深吸一口气向李嗣业的灵位拜了三拜。
大礼参拜。
孔晟礼毕,慨然拜祭道:“虢国公当世名将,孔晟久仰多时了。公骁勇善战,一生忠心报国,每逢出战皆身先士卒,所向披靡,屡立战功。先后败小勃律、石国、大食等国,多次击败叛军,收复长安及河南、河东两道郡县。而且,素闻公为官清廉,从不办置家产……公英灵不远,名垂史册!”
孔晟一番祭拜之词,将李嗣业一生的功绩大概描述。虽然孔晟只是代表他个人,但李佐国等人莫不感激泪流泣不成声。
李佐国等李家后人万万没想到从未有来往的长安候孔晟,竟然对李嗣业的经历功绩如此熟稔,与之相比,李家过去那些至交好友和权贵亲戚,都该羞煞了。
孔晟深吸了一口气,目光从李嗣业的灵位上移开,面向李佐国等家属拱手一礼:“孔某现在进宫面圣,当竭尽全力为虢国公请功正名!告辞!”
李佐国流着泪拜伏了下去,感动得差点哭晕了过去。李嗣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