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部分 (4 / 5)

领提高自己的社会名望服务的,“白领人士向各种高级因素借用名望的倾向非常突出。一切社会交往和办公地点的特点都可被用于此目的”。 C�赖特·米尔斯,同前引书,第278页其实这一点对于中产阶层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尤其重要。正如彼德·布劳所说:“人们在他们的交往中所寻求的一种基本报酬是社会赞同,而自私地漠视他人则使他们不可能得到这种重要的报酬。”在访谈中,尽管中产阶层没有明确提到这一点,但他们不愿意与比自己社会地位低的社会阶层交往,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问题。因为,“上层人士的褒奖在表面价值上比下层人物的赞扬更有可能受到承认”,以上两处引文见彼德·布劳,同前引书,第19、78页。得到自己同阶层或更高阶层的认同对中产阶层的名望和地位意义突出。北京的访谈对象B4发现,通过朋友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社会关系,比如介绍一个朋友给另一个朋友帮忙,自己做一个中转站。但他很乐意干这件事,因为这样他在朋友圈子中有了更好的口碑和声望。

边界的建构:基于社会资本的探讨(6)

综上所述,本项研究再次证明社会网络规模的多少与阶级地位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二是社会网络的质量与阶级地位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三是个人社交圈中的影响力与个人的阶级地位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四是社交是否有明确的交换目的,与阶级差别有明显的联系。

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来看,中产阶层的社会交往行为与社会其他阶层相比是相当独特的,从中可以折射出很多中产阶层固有的阶层特点。这些特点帮助中产阶层通过社会交往这一途径为本阶层建构了一条边界,这种边界既是地理和空间意义的——如社交场所的选取,也是行动和习惯意义的——如社交活动的方式,又是心理和精神意义的——如对社交功用的认识。当然,由于中国的中产阶层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这一边界远未到达清晰的景观,但随着中国中产阶层的不断发展,这一边界将越发清晰起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网络交往:新的阶层边界(1)

网络交往行为对于社会交往研究来说是一个较为新鲜的话题。在中国,网络的起步时间与当代中产阶层的起步时间几乎是同时的。可以这样说,在中国中产阶层的成长背景中,网络的发展与普及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与之对应,研究网络交往行为应当成为研究中国中产阶层社会交往活动和社会资本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感兴趣的是,从社会交往方式和社会资本的角度来看,网络交往是否能构成中产阶层的另一种边界。

阶层差别与数码沟

要考察中国中产阶层网络交往行为的特征,首先必须分析不同社会阶层的上网比例及由此带来的“数码沟”问题。根据本项研究的假设,相比于非中产阶层,具有一定经济地位和文化地位优势的中产阶层应当有着较高的上网比例,中产阶层在获取知识的技术层面上要比非中产阶层更有优势。也就是说,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之间存在着“数码沟”。“数码沟”源于“知识沟”的理论,后者指的是“大众传播实际上可能会扩大不同社会阶层成员之间的知识差距”。 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第273页。该假说认为,社会经济状况好的社会阶层成员将有机会获得更多信息。随着网络社会的来临及由此产生的数码革命,对于“知识沟”的讨论变成了对“数码沟”的讨论,后者更关心网络的使用所带来的知识差距。1994年以来美国商业部所属统计局公布的四次调查结果表明:“数码沟”现象在美国社会已经较为明显。在另一项研究中,祝建华发现,中国目前也开始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数码沟”现象,这一差距与人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等指标密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