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铁血中华1852> 第17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部分 (2 / 5)

震动。平壤兵败也让万历皇帝认识到,单靠辽东军力已不足以对抗侵朝日军。

当时明朝有军队一百五十万左右,堪称世界第一军事强国,但是军队缺编情况非常严重。明朝初年的屯田兵是一种世袭兵制,即“一旦为军,子孙后代皆为军籍”,这种军制本身就是一种权宜之策,不能保证部队战斗力。加上严重的土地兼并,屯田不断被官吏侵占,而且自身也不断遭受军官私役,导致明初兵制遭到根本性破坏。

四 情报不准,导致明军出师不利(2)

明朝中期对沿海倭寇和北方蒙古的被动应付,已经暴露出军队的软弱无力。随着募兵制代替世袭兵制,因为军官的贪腐,不对士兵进行日常训练,还夹杂着文臣武将不和、上下有隙等因素,致使军队战斗力更加削弱。一支部队的好坏强弱,就只能取决于军官素质的高低以及他在朝廷中政治资源的多寡。

张居正进行军事改革之时,他认为明军与蒙古军的战斗力比值为“百比一”。在这位强权首辅的支持下,戚继光将军进行军事改革,但其范围只能覆盖辽东和京畿卫戍部队,随着人去政亡,许多好的军事主张也被废止。

从装备上看,早在明朝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南征交趾之时,明成祖就组建了专门的火器部队——神机营,这种独立火器部队建制在当时的世界上可谓首屈一指。成祖在亲征漠北作战之时,提出了“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的协同作战原则。

古代中国对火炮技术的研制和实用都很早。公元975年,宋军就使用火炮与南唐军作战。元朝时期,军队中更是装备大口径金属管火炮。至于明朝火器装备,从其分类来看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用手持火铳和鸟铳,其形体和口径都较小,筒内装填铅弹和铁弹,其射程为数十步至二百步。第二类是安装在架座上发射大口径火炮,筒内装填石、铅、铁等物,有效射程都在数百步距离,主要用于守寨、攻城、野战,在水战和海战中也有应用。明军火器的普遍程度也是前代所不及的,特别是大型火炮的装备程度,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先进的。除此之外,虽然明朝也曾向葡萄牙购买火器,但装备的也只是少部分部队。

到了万历年间,明军虽然在名义上沿袭了明成祖时期定下的“二分习火器,三分习刀矛,五分习弓箭”比例,但火器都是在作战前才发下,平时疏于训练,也不让士卒随身携带。虽然在公元1450年,大臣于谦建议朝廷允许士兵平时接触火器,以免上战场时空有优良兵器却无法发挥战力,但明英宗却因为于谦在蒙古掳走自己时拥立新皇帝对其怀恨在心,不但没有采纳其建议,反而藉此诛杀于谦。

万历年间,明朝部队最精锐部分当属戚继光留下的蓟门军和李成梁的辽东军。

戚继光将军较为重视火器,在他的辎重兵部队中,使用枪炮等火器的士兵占近一半。在其战车部队中,每一战车营有车一百二十八辆,每辆战车配有佛郎机炮(利用欧洲技术仿造的大型后装火炮,使用开花炮弹,公元1537年明帝国装备达到三千八百门)二门、鸟铳四杆、火箭手四人,平均每十二名士兵装备一门火炮;骑兵营官兵约二千七百人,装备有六十门虎蹲炮(轻便机动,射程不远,主要适用于山地作战,炮弹前装,是迫击炮之前身)。在精锐骑兵部队中,火器装备比例近一半,骑兵虽装备鸟铳数量极少,但多是连发多管型近战火枪。由于明军大量使用重型火炮,因此官兵均装备轻型铠甲,甚至不配甲胄。

后来明军入朝对日作战也基本以以上两支军队为主。事实上,明军也只有这两支部队可与骄悍日军一战。但两支军队总兵力不过二三十万,且其精锐还要留下拱卫京师,防卫蒙古。

在海军方面,即明成祖时期,大明帝国的郑和远洋武装舰队不仅远涉南洋,宣扬国威,而且比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