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部分 (4 / 5)

时做出判断,引导孩子积极适应。

在这期间还需要父母藏起与孩子分离的焦虑,能平和地对待孩子情绪的变化。父母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有:

3~4岁(3)

——相互倾诉。

——找各自的朋友或同事诉说。

——做一些喜欢做但因孩子的拖累一直没机会做的事情。

——接孩子回来后,问问孩子在幼儿园的事情,但不必事事追究,盘问过细。

——充分利用与孩子相处的时间。

我不喜欢幼儿园

很少有孩子真正喜欢幼儿园的生活,父母要理解这种心情。

尽管很多幼儿园门口都悬挂着“一切为了孩子”的标语,尽管孩子入园后学会的第一首儿歌就是“我爱我的幼儿园”,尽管我们一再让孩子背诵“幼儿园是我家,园里的阿姨像妈妈”,但这只是在灌输给孩子要喜欢幼儿园的观念,只表达了成|人的良好愿望。当我们不得已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托人教养时,当然希望孩子生活得像在家里一样快乐。

但是幼儿园毕竟不是家,它没有家中特有的自在,不能轻举妄动;阿姨毕竟不是妈妈,一个阿姨通常要照顾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孩子,怎么会像妈妈一样无微不至地关照每一个孩子呢?更何况有很多年轻的阿姨,自己没有孩子,没有养育孩子的切身经历,她不大可能扮演好妈妈的角色。在家中,你的孩子是唯一仅有的,在园里,他只是众多孩子中的一员。家中的交往是几个大人对一个孩子,孩子是被关注,被宠爱的对象,孩子处于中心的地位,大人围着孩子转。在园里,孩子主要是同伙伴交往,每个人是平等的,自主的;而与阿姨的交往近似于师生的交往,教师是权威,居高临下,孩子是被约束,管制的对象。

()

我这样说并不是贬低幼儿园,只是提醒决定送孩子去幼儿园的父母们做好一些心理准备。比如:

1不要对任何一家你们精心为孩子挑选的幼儿园抱有太大的希望,也不要有孩子入园了,就一切由园里负责,我们终于解放了的幻想。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会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父母要和他一起面对很多问题。

2孩子偶尔流露出不喜欢幼儿园的情绪是正常的。比如,“留在家里真好”,“妈妈,刘云小朋友肚子疼就可以不去幼儿园,我也想肚子疼”等等,对此不必大惊小怪,耐心地听他说就行了,不必妄加评论,也不必借此机会对孩子进行爱园教育。

3尽量理解老师的工作,不要吹毛求疵。尊重老师,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对她的老师评头论足,更不要动不动就找园领导反映问题。

4如果你的孩子特别反感幼儿园,比如,一去幼儿园就说肚子疼,很长时间在幼儿园情绪不佳,一定要及时找老师了解情况,还可以求助于心理医生。

听话就是好孩子吗

听话的孩子只是好看、好管的孩子,“乖孩子”的将来更令人担心。

妈妈要出门,孩子和爸爸留在家里,就会嘱咐孩子“要听爸爸的话”,有时爸爸也会说“听奶奶的话,做个乖孩子”。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我们会嘱咐他“要听老师的话”。孩子果真很听话,就会受到这样的夸奖:你真是个好孩子,好乖。

听大人的话,顺从大人的意愿,不惹祸,不淘气,总是规规矩矩、老老实实的,做起事来很会体会大人心思的孩子,会被人们认为是好孩子。我调查过上了年纪的人,也调查过年轻的父母,还有幼儿教师,其中,多数人有意或无意间以此作为好孩子的评价标准。我特别访谈过幼儿园的小朋友们,问他们“谁是好孩子”,“为什么认为他(她)是好孩子”,很多孩子会把老师和家长的评价标准当成他们自己的判断标准。他们会说出班里经常受表扬的小朋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