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族门阀的初衷出发,但其意义实已远远超越了限制士族门阀本身。
其在这本章程中引入的许多理念都是直接来源于后世的高考乃至大学制度,若果真能实行,在打压士族门阀,给天下寒门子弟提供更多、更公平机会的同时,亦将从根本上改变唐朝的士林,改变天下人对渎书的看法,进而为未来的唐朝,为即将到来的璀璨盛唐提供更多也更为实用的人才。
将天下人才绝大多数都牢笼于父五经正义荡与诸赋之中,这本身就是对人才最大的戕害,而人才又是一个朝代一个国家得以兴盛的根本。
这就是唐松从上次帮办考务时便开始萌生的野望,数月之后最终形成了这本章奏。;
这几个月以来,唐松几乎将所有的心神与心思都沉进了这本章奏之中,即便是处身于掖庭冷宫的小黑屋时也不例外。
可以说,这本包舍着上百条徊密章程的章奏凝聚着唐松无数的心血,既是其呕心沥血的结果,亦包含着他做大事的野望。
毕竞从骨子里来说,没有一个男人不想做大事,唐松也不例外。
这数月间的无数个夜晚,每每想到这些章程,想到这些章程若能实行将给天下带来什么改变时,唐松都不免激动不已,常中夜生起,难以入寐。
但是现在看来……
“即便朕命人将尔之章奏誊抄政事堂诸相公时已将诸多章程隐去不提,然群议之结果仍不尽人意,这章程中桩桩件件对朝堂,对天下震动太大,亦不曾有先例可循,诸相不能不慎之朕不能不慎之……”
虽然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但听到武则天这话,唐松心中仍是猛然一空,无尽的失望如钱塘江潮般逆涌而上。
沉默良久后,唐松终于开口道:“这本章奏可能上大朝会吗?”
周承唐制,若无特殊大事的话,每月初一十五时会有两次大朝会,届时凡在京六品以上官员俱都要上朝,凡重大政令举措必都会放在大朝会上廷议,廷议过后随即颁行天下。
一百一十五章 大非议,大笑话
朝局动荡,形势微妙。殚精竭虑制定出的那此章程无法推行,至此唐松留在宫中,留在崇文馆已无甚实际意义,遂请求出宫希望能另辟蹊径走出一条路来。
听了他的憩法,武则天沉吟良久,最终点头应下了。
见她答应,唐松心下一松,随后又说及了支持之事,武则天一并答应钱粮场地等必须之物俱由内库支应,并不经户部及京兆衙门。
听到这个消息,唐松心中一块儿犬石落地,躬身一礼作谢道:“陛下,据臣下所知,在国子学中明法、明算诸术科素来并不受看重。既然如此,莫如将其从国子学中将这一部分录离出来,也好给臣下搭个架子?”
“你真是得寸进尺了……”看到唐松这雷给一就要二的商贾嘴脸,武则天脸上忍不住露出了笑容,前几日丙说过国子学不可轻动,联岂能朝令而夕改叼再则,便是联愿意为尔行此方便,那些个明法诸科的士子岂又愿意往你门下?”
武则天此言一出,唐松还真说不出什么了。
的确,虽说他办学校的目的是为培养通科学子,然则这“通科”本身对于唐人而言就是前所未见,前所未闻的新鲜事物。
接受一件闻所未闻之事本身就已经够难了,更别说还是押上一生的前途做赌注。读书人思虑多,本就处事谨慎,让他们干这样的事情委实是难。
明法等术科在国子学虽然不受重视,但其毕竟是顶着国子学的名头,这就如同后世北大清华的烂专业学生,即便本专业再难,但对外毕竟还是顶着北大清华的名头儿。
而今要让这些学生放弃这个颇有光环的名头去一个闻所未闻的地方,即便是朝廷下了诏令,没准儿也得激起好大的风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