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部分 (4 / 5)

在这七个安置点吗?

张康奇:没有,当时我出来的时候我们那里面还留下有三千多人。

当时我们就制订了安置方案。我们要生产自救。怎么自救?我们本身还有多少生产资料?还有多少人口?外面的人怎么解决?我们就尽快地拿了一套方案。关于板房的问题,我们决定里面不要板房。外面安置点可以用。(山)里面的老百姓,一个是运不过去,老百姓就愿意临时自己解决,你给他补助钱,他自己搭帐篷,搭厚一点,保证冬天不要冻着了。到了秋天的时候就砍树,自己建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居,因为我们是羌族嘛。他们积蓄了一部分钱,修房子国家又给补助一部分钱,相当于搞以工代赈,这些方案当时都提出来了。还跟山东的前线指挥部也衔接了。

周玲: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张康奇:是6月几号嘛。当时我就做了全面的分析。这个方案也引起了上面的重视,在山东这一块,也做了很多考虑。做了很多政策上的调整。

周玲:对口支援您的是哪儿?

张康奇:烟台。山东省支援我们北川,一个市支援一个乡镇。我们那是一个市支援我们两个乡,一个是白坭,一个是漩坪。所以我们出来以后一个是做统计,一个是制订方案。在6月几号的时候我把我们的灾后重建方案拿出来了。漩坪乡灾后重建,包括堰塞湖的开发,每一个时段,做什么,我细化到每几个月的。然后用多少钱,都把它全部搞出来了。还做得有图。

周玲:您这个方案现在有吗?

张康奇:有呀。

周玲:方便提供吗?

张康奇:我放在绵阳的,到绵阳我可以提供。包括我拍的照片,都在绵阳。

张誉译:那您当时统计的灾民伤亡情况是什么样子的呢?

张康奇:当时灾民的伤亡情况还很不准。在我们乡内当时统计的,在乡内是死亡41个,还有几个是外乡的。但是当时我们死亡的这些群众,绝大多数在公路上,在北川县城,在学校,比如说我们在北川读书的,北川打工的。(乡外死亡这部分)我当时的估计大概是250人左右。但是我现在没有过问这件事了,因为我6月十几号就已经调到招商局。我走之前最后了解的情况,当时已经超过250人。应该会比这个数据还高一些。因为到现在很多失踪的还没有办法统计呀。这只是一个初步数据。……另外还有一件事,就是协调物资,主是交通工具,冲锋舟。当时我们还在观测堰塞湖的时候,我们就在协调使用冲锋舟,但这个机制真的还是值得研究,因为它属于战备物资,手续很麻烦,落实的效果很不好。后来我出来,跟山东方面衔接上了,只用了三天,就把冲锋舟搞过来了,搞了五部冲锋舟。因为堰塞湖把我们分开成几部分,没有冲锋舟,如果那个水流动了,那很危险。 。。

张康奇访谈录(16)

张建:山东那五部冲锋舟是从哪儿来的?

张康奇:重庆一家生产冲锋舟厂生产的。当时只有三部冲锋舟是完整的,另外两部冲锋舟只有船体没有发动机,又在另外一个地方调了两部发动机,三天之内就给我们运送过来了。卫星电话给我们落实了三部。所以把交通、通讯的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当时我们又考虑了发大米问题。然后我就给他们说:老百姓现在也需要大米,但是老百姓是什么?是一种精神!我说你给他什么?给他化肥!给他化肥,就坚定了他生产自救呀。不然他每天在那里等着你给他大米,这种老百姓是没有精神的。他要灾后自救需要什么?需要化肥呀。所以马上把化肥又给他们调了四十吨过去。老百姓生产自救就有信心了。老百姓说:这就是国家在叫我们搞生产自救呀。不然只是嘴上说,没有物资行动来支持。我们老百姓现在看见化肥,比看见大米还要高兴。听说化肥来了,比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