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部分 (2 / 5)

南派鸡拳源于南少林寺,后隐传于民间。此拳模仿鸡啄虫、食米、蹬腿、抖翎、伸腰、独立、孵卵、上架、长鸣等动作衍变而来,具有鲜明的南拳特色,故称“南派鸡拳”。

此拳由练功方法、套路演练和技击欣赏三部分组成。练功方法主要通过刨河沙、刨沙袋、刨石球、刨木板等手段,来练习鸡爪手的杀伤力。套路由27个动作组成,多用指、掌、顶、爪,象鸡取意,拳势激烈,两臂弹抖发劲;步法大而快,灵活多变;身法吞吐沉浮,变化自如。技法巧妙,以柔克刚,以快制慢,左右躲闪,避实就虚。拳谱云:“金鸡出巢穴,两臂弹抖翎;踏步蹬高处,一声叫天明”。

鸡拳注重对练拳者身体各部位的要求,如头、身、手、脚四个主要部位各有拳诀,以理论相辅,称为四大要诀。①头诀:头为四体百骸之首,人贵有精神,习武练拳更为如此,定精振神皆赖于头,借头之力,方能拔头起项,骄首昂视。左右顾盼,两肩垂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亦借助于头正颈直之功。眼之锐、耳之聪、又直接表现在头部的运动之中,目光所及,头必同步;耳之所闻,必求身动;身动又必以头为先。②身诀:身乃形体之主要部位,为运动中功、气、劲、力之泉。练拳时必须前挺后沉、提中脘(穴位)、落尾椎,气发丹田;下足涌泉、复上腰背,达百会;巡回额面、胸腹,而返丹田,再循环往复。由此气血畅通,才有气力可言,气力相随合而为功。吐气时,须双肩沉落……。③手诀:“手为兵”,“劲、力、功在手”是鸡拳手法作用的总结与概括。运动中要求“双手腿边提,上不过头,低不过膝”。以示手法的上下来去要灵动、循理。④脚诀:“脚为将”表明脚动身摇步即变,腰为攻防之利器,其作用很重要。

鸡拳模拟雄鸡搏斗的姿态,表现出点、截、抓、拿、擒、冲、击、朝、震、顶等技法。动作有金鸡啄米、金鸡洗脸、金鸡踏斗、小鸡探宝、雄鸡出巢、母鸡护仔等。演练中还因势而仿鸡鸣啼,以气催力,形意相随,形到力到。鸡拳的步法巧妙、多变。善用三角马、独立步和跳步。讲求手眼身步配合协调,有“瞪眼即举手,摇身脚紧随”和“眼为帅,项为旗,脚手为将兵”之说。攻防上强调“防中带攻”、“以守转攻”,讲求柔巧制胜。拳诀云“鸡法劲柔化为本”,又云“鸡使巧法柔克刚”。实战中常蹦跳闪转,乘虚而入,攻其不备。练习中还要求吞吐收放,以意导气,以气催力,运力周身。功法有独具一格的独立功、一技香功(即指功)、鸡爪功、排掌功、跳门槛功等。徒手套路有三战、四门、七步、十八法及三十六手等。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鸭拳

鸭拳是中国民间鲜为人知的象形拳种,已有数百年历史。相传鸭形拳由唐朝末年峨眉山的绿鸭道人所创,他通过仔细察看鸭池中鸭群的种种形态动作,再与拳术的基本功法相结合而创编出这套鸭形拳来。 以模仿鸭子行走、拍翅、抖翎、磨水等形态,配合手法和步法。鸭形拳特色是两臂自然甩动、双腿交替、脚蹬撩踢、身体前後左右摆晃。手法以掌为主,有勾、搂、托、插、穿、摆、掖、掷等,前撩后拨,左右伸按,柔中含刚。步法有弓步、虚步、行步、拖步、击步、盖步、挤步、跳步、辗转步等,多处于半蹲状态,要求腿部功力要好。头颈前探后拉,身体左右扭动,要求有很好的协调性。练功方法主要通过鸭子走河床的各种形态,来练习手眼身法步,肩肘腕胯膝之间的协调性;套路由27个动作组成,象鸭取意,身轻步活,形象逼真,趣味横生,妙不可言。技击方法古怪,招法稀奇,手法叼钻,出其不意,一招制敌。拳谱云:“南派鸭拳,象形取意;伸颈探脑,化掌为刀;蹲身步矮,巧打下盘;身法灵便,变化多端”。

此拳模仿鸭子的出笼、探头、振翅、浮水、奔跑、走路、戏水、打滚、孵卵、啄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