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的高管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任何场合都有自信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且比较博学。论语里说一个好朋友有三个标准,叫做“友直、友谅、友多闻”,娃哈哈高管可能符合这三项。他们把老板当老板,也当朋友。首先他们说话没什么忌讳,不会因为我是老板的律师,就因此不在我面前说老板的坏话——当然他们认为老板的好处是非常非常多的,并且不掩饰对“宗老板”的认可——他们照样说宗老板脾气不好,也不肯因为我是全国级的知名人物,就因此逢迎我。我说错他们一样要指正;对于达娃之争他们也有自己独立的看法,结果他们为我解开了一个谜。
我听说过宗庆后出名的坏脾气,但是我见的宗庆后则完全不是一个急躁的人。结果王建听了就笑了,说达娃之争改变了宗庆后很多,管理风格变了。达娃之争刺激了宗庆后作为一个企业家的许多职业本能。早年间宗庆后辛勤工作,全娃哈哈属他功劳最大,宗老板养活了全国一万多个家庭,家长式管理,一切看心情办事;到外御强敌时,娃哈哈员工对他坚定的支持,绝不口是心非、绝不落井下石、绝不妥协、绝不投靠,真应了一句话,叫患难见真情。
我看宗庆后与娃哈哈(4)
也许到这个时候宗庆后才认识到,娃哈哈的成功是全员的心血与汗水,不是他宗庆后一个人的;而我则意识到,娃哈哈虽然是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企业,但这个企业的文化的可能完全可以作为经典案例予以解读,这是一个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文化。
宗庆后崇拜毛泽东,他把毛泽东思想运用到企业的营销、管理、纠纷之中,这给对我们的企业管理带来了全新的经验。靠“市场”文化与拜金主义、等价交换是处理不好劳资、员工与企业的关系的,人的追求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个人的成就感,幸福感,归属感——也就是社会学研究里说的人的生存、安全、荣誉的需求。娃哈哈就是无可争议的例子。
宗庆后的眼泪
汶川地震发生以后,娃哈哈几次捐款、捐物。其中有一次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为灾区学校重建捐了400万,基金会与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凤凰卫视等媒体共同搞了一个赈灾晚会,邀请宗庆后到北京参加仪式,我与宗庆后一起到现场。
现场第一个环节是有一些表演,其中有几个从残垣中被救出来的学生详细叙述学校倒塌,老师与同学没有被救出来,宗庆后听的泪流满面。
娃哈哈在此之前已经为震灾捐了两次了,有记者过来采访他,宗庆后拿着餐巾纸不停地擦眼泪,记者说宗总,您有什么话说吗?——宗庆后哽咽难语,拿餐巾纸遮着眼睛,一句话没有说出来。记者只得圆场说:宗总面对灾区的灾难感到非常痛惜,泣不成声,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体现了他很真挚的感情。
事实上宗庆后的眼泪有一半为了“同情”而流,有一半是为了自己感情的渲泄。这话讲给宗庆后怕他不爱听的,他心中有柔软的一面,最敏感的一处则是由于被强大的对手不断的借事*,虽然作为一个行事率性的人来讲问心无愧,但是面对无中生有的谴责则委屈万分。他只能摆出最从容坦然的模样来面对,而内心里则被磨的吃痛不住。他本人身处“困境”与“无助”的境况已经一年多了。多少次午夜梦回,点上一根烟,独自一人思前想后,到了工作时间还要撑住,给员工打气。娃哈哈对抗达能是全国、全员作战的,如果老板自己撑不住的话,士气一泄,大家没有了劲头,就只能等着吃败仗了。
达娃之争曝光最初,宗庆后跑到中央电视台认罪,说“我欺骗了政府,而且是用串谋方式欺骗来的”。他是讲理的,当初他答应把商标转让给外方,十年之后他不否认。十年之后他不肯把商标给外方了,跟外方打官司,他就先把头砍下来认罪,他不肯装孙子说因为国家不允许,当年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