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厚兴趣。她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够站在舞台上,引来观众艳羡的目光。
19世纪,通过茶道、书法和礼节等严格的训练,艺伎把自己塑造成日本男人心中的“完美女人”。到了中村喜春的年代,多数女孩当艺伎是迫于生计,只有少数热爱传统艺术的女孩才会主动投身这一行,中村喜春显然属于后者。15岁那年,她不理父母反对毅然投身艺伎行列,在餐厅、舞厅等娱乐场所唱歌跳舞,与台下客人打成一片,从此声名鹊起。
当时日本国门已经打开,上流社会常有外国人出入。中村喜春边工作边学英文,成为二战前日本唯一会讲英语的艺伎。
欣赏中村喜春表演的客人大都非富则贵,除了本地的明星和巨富外,当年曾出访日本的著名影星卓别林、棒球巨人巴布·鲁思和法国画家吉恩·科克托等也是她的捧场客,其中科克托更深为中村喜春的表演着迷,曾经为她写下一首题名为艺伎的感人诗歌,轰动一时。
1940年,27岁的中村喜春嫁给了一名日本外交官,可惜丈夫在缅甸工作时认识了一名当地女子,还不惜冒着重婚罪的罪名打算把那名女子娶回家。中村喜春很快就发现了丈夫的婚外情,性格刚烈的她无法容忍丈夫的不忠,两人最终以分手收场。后来,她又结了一次婚,不久也因感情不和而告终。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后,中村喜春越发怀念从前当艺伎的风光日子。
婚变后的中村喜春并没有自暴自弃,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当艺伎,并以出色的三弦琴技,为当时了无生气的日本舞坛注入了新的姿采。
1956年,中村喜春带着儿子移居美国,她先后在不同的城市居住过,最后选择定居纽约的皇后大道。她以教授日本传统民谣和舞蹈为生,同时教美国人怎样穿和服及学习日本礼仪,甚至还担任过歌剧《蝴蝶夫人》的顾问。此外,她还受聘于普林斯顿大学,向美国青年传播日本文化。对老一辈美国人来说,中村喜春可谓日本光辉时代的象征,甚至是神秘日本艺术的化身。
中村喜春晚年仍致力宣扬艺伎文化,纠正外人对艺伎的负面看法,她曾说:“我是艺伎女,艺伎指有艺术涵养的表演者。她们能歌善舞,十八般舞艺样样精通,最明白男士的想法。但遗憾的是,不是很多人能了解这一点,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太少了。”
凭着独特的气质,中村喜春逐渐为人熟悉,各大传媒相继邀请她接受访问。1983年,已经70岁的她推出自传《东京艺伎回忆录》,讲述她是战前唯一能讲英语的东京艺伎的传奇故事。这本自传先后被翻译成八种文字,还被改编成歌剧蓝本。1985年,她又推出另一本著作《痛悼日本》,同样深受欢迎。从艺伎转型为作家,中村喜春始终坚持笔耕不辍,先后共有10本作品面世。
中村喜春2004年1月6日在纽约寓所与世长辞,享年90岁,告别了璀璨艳丽的一生。像窗外的流水一样,曾艳丽柔情的中村喜春最后默默归于黄土,完成了她不懈追求日本传统艺术的似水人生。
如今,一代名艺伎走了,日本媒体报道寥寥,西方媒体倒是做了详细的报道。据说,目前日本只剩下200多名艺伎。中村喜春的离去,可以说象征着日本艺伎文化一个时代的终结。
最后的越后艺伎——小林春
“越后艺伎”是指怀抱三味线、靠沿街卖唱为生的盲人艺人。有“雪国”之称的日本越后地区冬季漫长寒冷,缺少娱乐项目,越后艺伎曾一度成为当地非常兴旺的民间艺术,繁盛时期曾多达500多人,其盛名也传播到日本各地,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娱乐形式之一。而小林春就是越后艺伎中最为有名的人。
小林春1900年出生于日本新泻县三条市的贫苦农家,出生后不到100天,就因为患白内障而失明。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