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在地上蔓延开来。一旁的几个妃子惊得一身冷汗,看着寒若手中刀刃,哪里还敢再说话。
众人皆被这一场变故惊得说不出话来,明光宫内顿时变得鸦雀无声,寒若轻蔑地望了郭蝶尸身一眼,便抬头望向众人,大声道:“郭氏在先帝灵前不敬,传本宫懿旨,抄家法办,株连九族!”这么说着,将冰冷眼神扫向方才还说得开心的一帮妃嫔身上,见她眼光扫来,众人皆胆战心惊地低下了头去,只听她冷冷继续道:“谁敢再犯,一并论处!”
殿中一时噤若寒蝉,半晌众人才醒神,慌忙跪下,口称:“皇后娘娘息怒。”
寒若这才扔下手中沾满鲜血的刀,重新走回棺木前。一旁的思珑早就手脚轻快的拿来一件新的外袍,换下了寒若沾血的那件。
司礼太监的声音适时地响起,扯开的公鸭嗓在大殿中荡开沉闷的回音,“大礼起!~~~~”
一番冗杂繁复的祭礼之后,众人全部按两班跪下,跪送先帝骨骸离去。
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四章 花落时
司礼太监高声宣读出灵,早已预备好的七十二人将棺木抬起出殿。走在最前面的是六十四位引幡人,各人手中高举万民旗伞;接着便是皇帝的卤薄仪仗队,有一千六百二十八之多,他们手中举着各种兵器、幡旗和各式各样的纸扎或绸缎制作的“烧活”,浩浩荡荡,庄严肃穆。抬棺木的扛夫,身穿孝服,每班有一百二十八人,分三班轮流抬送。在棺木后面是全副武装的三千精兵。
之后便是跟上队伍的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和宗室觉罗的队伍,长长一行,车轿连绵不断。在送葬行列中,还夹有大批的和尚、道士、尼姑、道姑和喇嘛,各个身着法衣,手执法器,不断地吹奏、诵经。整个送葬队伍长达十几里,从盛安到陵地,沿途几百里,第段距离还要搭设芦殿,供停灵和送葬队伍休息。
寒若不忍亲自送灵,只站在明光宫外目送送葬的队伍远去。眼见着他离自己越来越远,寒若忽然感到眼前一阵朦胧,耳边似乎响起了他清浅的声音,声声呼唤着她娘子,之前一直强忍着的眼泪此刻决堤而出,本来她是傲然站立着,此刻脚下一软,扑通一声跪下,放声大哭。跟随送葬的诸人听见那悲痛欲绝的哭声,纷纷回头去看,见是皇后在哭,无不诧异。
所有人心底都深知此次事变,明面上是皇帝留下遗诏退位,忧郁成疾而亡,但事实上是皇后为了帝位起兵谋反,杀害了皇上。所以此刻寒若表现出来的无边悲色,让他们感到迷惑不解。因为这抹悲恸之色绝不是能伪装出来的。可若皇后真心爱着皇上,那又怎会谋害皇上?难道皇上真的是因为无法接受丧子之痛,忧郁而亡的吗?如此说来皇上所留遗诏,也该是真的,或许皇上真的想传位于皇后也不假。毕竟一来皇上有多宠爱皇后,是人所众知的事实,二来皇后为政高明,也是朝臣无法否认的事情。
虽非刻意而为,但寒若这一哭的确为她挽回了不少人心。只是寒若此刻心中哪里便在乎这些,眼前全部是宫诀凊的身影,她此时此刻方真正感受到自己对宫诀凊的爱意竟积累的如此之深,深得她几乎无法承受他的离去。
人群与灵柩渐行渐远,直到再不可见为止。寒若总以为从生到死是一个长极了过程,她不是忍辱负重咬牙挺过了这么多年了吗?却没能料到生和死的距离竟是那样贴近,一瞬不到便已成为隔世。无论她如何呼唤他,也是叫也叫不应,听也听不见了。想起来让人心里就能发疼的人已经远去。
那一夜宫诀凊紧拥着她,她还在想着他们不应该再见了。可是她还是忍不住来了祭奠大典,这不是再见,而是告别,最后赶来看他一眼。可谨冰这么残忍的告诉自己,他说不想见自己最后一面。至今她仍觉得宫诀凊并没有死,她对他最后的印象还是停留在那个令人几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