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部分 (3 / 4)

层机制与工人阶层的地位变迁》,转载自《中国农村研究网》,文章来源://�ccrs�org�cn/big/zxqdshfcjz�htm。作用机制非常复杂,它的不同形态与组合形式对中产阶层产生不同的影响。

人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传统体制下的社会分层机制是国家通过政治与行政的手段建立起来的。它规定了社会结构中不同位置上的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与社会资源的关系,从而规定了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形成了新的身份等级制。1978年开始,中国开始了针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体制改革。经济、政治和社会变革已经使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国家权力的运用更加透明、公开与规范,社会的法治化水平提高,社会更加开放。并且,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带来一系列次级制度的变化。过去以国家权力为决定作用的社会分层机制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改变。这主要表现在市场化因素对人们地位的影响在不断扩大。许多研究都发现,原来评价与衡量一个人的地位的身份标准越来越不重要了,经济收入与财富的标准在人们心目中的认同度越来越高。

然而,中国的改革遵循的是渐进式改革的道路,传统体制中的某些制度与做法尚未被真正触动。在这个特定的阶段,社会分层机制也带有转型期社会的基本特征:双元性与混合性。也就是说,在社会转型期,权力型的社会分层机制与市场化的社会分层机制二者并存,并且相互影响与渗透。据此,我们认为,当代中国社会分层机制是“权力—市场混合机制”。李亚雄,同前引书。

由此可见,中产阶层的产生既不是单纯的权力因素,也不是单纯的市场因素,而是“权力—市场混合机制”的作用。在转型期,尽管引入了市场改革,但是这种市场改革并不彻底,并不能一步到位,因此,权力因素和市场因素共同作用于中产阶层的地位形成。一方面,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配资源,使得人们活动的自由度大大提升。有能力的人很快就凭借自己的才干、精明与努力,为自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另一方面,在权力机制的作用下,新富的人们仍旧要听命于当地政府,企业不免也会受到政府的行政干预。因此,新兴的中产阶层成员,如果想要使自己向上流社会继续迈进,无不会考虑与政府搞好关系。这也是导致政府官员腐败滋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中产阶层认同形成的心理机制

认同在本质上是一种趋同的过程,中产阶层认同是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趋同,这是一种思想上和行为上的趋同。认同在结构上有赖于两个子系统的建构,即认同的动机系统与行为系统的建构。所谓动机系统就是思想趋同,思想趋同是认知与情感的一致与共鸣。思想趋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城市中产阶层对他们是否属于中产阶层群体,他们的阶层归宿感的认识,这是一种意义沟通;二是城市中产阶层在意义沟通的基础上消除情感障碍,赋予这种认识以情感,取得情感沟通。所谓行为系统就是行为趋同。个体通过学习,获得与认识和情感相一致的行为方式,从而建构行为的执行机制。同时,个体又是一个能动的主体,个体还要在积极回收反馈信息的基础上不断调整自身的行为,并将认识、情感和行为整合成一体,形成统一的一体化的认同结构,这一过程便是体验整合。

由此可见,认同形成的心理机制分为思想趋同、行为趋同和体验整合三个环节,对应着认同行为的启动机制、执行机制与反馈机制,从而建立认同的形成机制。这一过程可用图1…1来表示。 参见中国人民大学何汇江博士论文《城市贫困人口的认同研究》,2003年5月。

图1…1认同形成的心理机制

认同的启动机制是通过“意义沟通”和“情感沟通”来完成的。“意义沟通”是与原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