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贪恋是紧密联系的。用他的表述是“有朝一日,报效朝廷,博个封妻荫子”。书中多次写他想做良民,不愿做贼,而且多次拒绝好汉们的盛情邀请。另一方面,又写他为势所逼,不得不上梁山。这一遮遮掩掩的方式显然不能令人信服。在推动宋江上山的关键事件——杀阎婆惜,题反诗。宋江的表现都与梁山或造反有关。为了掩住私通梁山的罪过,他杀了情妇,畏罪潜逃。浔阳江上喝酒“糊里糊涂”题了反诗,这明明是亲手所为,又如何是为势所逼呢?为了保命,他甘心入伙。从他报效朝廷的方式来看,他并不是通过传统的科举,而且宋朝的科举非常发达。他采取了一条“杀人放火受招安”的道路。用武力的优势威逼朝廷接纳他,企图分享皇权下的权力与财富,这在封建正统观念里显然是大逆不道的。他领导山寨攻城掠地,客观上给朝廷与百姓带来了灾难。
宋江:最不像好汉的大哥(14)
但是宋江的确是一直在强调招安,客观上,他的确希望能为朝廷效力。但是这个机会是用武力逼迫的方式获得的,这使整个招安过程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他表现忠心的顶点实际上是他的自尽。此时他是真正为势所逼,他赖以向朝廷提要求的军队已经瓦解,权衡利弊,他选择了死来成全他的名声,这对于一直以保命为根本的宋江来说无疑是莫大的悲剧。
在108人都齐聚梁山后,宋江按所谓的天书来排座次,其实是确定自己的势力,保证自己的地位不动摇,保证自己招安的主张得到贯彻。作为副寨主的卢俊义明显是没有竞争力的。吴用是他的亲信作了军师。五虎将中多是将官,招安他们是支持的。花荣是他旧时的老伙计管马军骠骑。王英、戴宗负责信息。柴进负责钱粮。关键部门都有亲信掌握。可知*级的头领已经不能占据主导地位,晁盖的主张没有市场了。
终于有了这样一批人马,有了和朝廷讨价还价的资本,宋江觉得招安的时机已经成熟。宋江毕竟在体制内呆过,能够入朝为官是他的理想,他进入绿林也是抱着这个目的。他似乎从未想过自己当皇帝。就像作为流氓的刘邦能称帝,而做小吏的萧何只能做臣子一样。宋江不是流氓,更不是大族,大族中像李渊、李世民就能当皇帝。宋江只是一个小吏,所以只能权衡利弊,小心翼翼,不敢豪赌。他从前的日子很美好,使他有些怀念。这时候,他与李逵之类的游民,也就是流氓之间就存在差异。李逵是极力反对招安的,他希望能够造反。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无产阶级革命性最强。而作为“小资产阶级”阶层的宋江就出现了动摇。这当然是时髦的说法。而且梁山从总体构成上看,是带有防御性的。虽然他们能攻下城池,具有很强的军事实力。但他们并不会管理城市,只是在掠夺一空之后便弃之不顾,他们只是固守着自己的巢穴——梁山水泊。这就意味着他们无法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政权,这方面他们恐怕连方腊都不如。与宋政府比更是差距太大。而且他们队伍里的知识分子太少,杀戮太多,不能得到百姓拥护。就如李自成、张献忠、黄巢等,能打下江山,但都无法守住。所以梁山自立为王是不明智的。
当时的形势宋江反复权衡,最后只好招安,因为这是一项只赚不亏的买卖。据皇帝的屏风后所写,宋江是“四大寇”之一,虽然力量最强,但面临着很多竞争者。如四大寇中的其他三个,尤其是方腊。还有宋王朝,虽然*,但毕竟是正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力量还不能说弱于梁山。这时候,梁山面临着三个选择:第一,与方腊结盟。然而方腊很愚蠢,早早地称帝。在乱世中,这是极不明智的做法,只能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梁山本来比方腊强大,他已称帝,就意味着梁山必须向他们称臣。这是好汉们绝对不愿意的。所以这一个可能不能选择。第二,保持中立,看宋政府与方腊斗,最后坐收渔人之利。这个选择似乎非常好,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