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部分 (3 / 4)

的老人,如此颠沛流离为了什么?他自己曾经说过:〃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为什么如今天下大乱,他还不选择隐退呢?

其实,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历代文人存在着一种可贵的矛盾,孔子也在其中。他何尝不想〃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他都想好了可以由勇敢的子路陪伴。然而这只是一时兴起说的话,能够代表他的真正态度的要算〃问津长沮和桀溺〃两位隐士的那一次。

当时长沮和桀溺在田里劳作,孔子骑马路过,便叫子路去问问渡口在哪里。长沮说:〃那个手持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又问:〃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回答说是。长沮便说:〃他这个人是知道渡口在哪儿的,又何必来问我。〃子路不爽,便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孔子的徒弟吗?〃子路回答说是。桀溺便说:〃天下的污浊与混乱就像滔滔江水一样,你们有谁能去改变呢?跟随孔丘那样躲避坏人的人,不如跟随我们躲避乱世的人呢。〃一面说,一面头也不抬地干着手里的农活。

子路回来告诉孔子,孔子怅惘地说:〃我们是没有福分隐居山林,与鸟兽共居了啊,如果天下有道,我还忙乎什么?正因为天下无道,我才想与你们一起去改变它啊。〃孔子不在乎郑国人骂他为丧家之狗,却对隐士们的诘难感到怅然若失,可见他心中的矛盾以及〃不仕无义〃的信念之坚定。于是他继续奔走,独弦哀歌于天下,却有人说他是在卖名声。《论语·宪问篇》记载,微生亩对孔子说:〃你为什么要这样不停地奔波?该不是想卖弄口才吧?〃孔子说:〃我不敢卖弄口才,我只是痛心世人固陋,不通仁义之道。〃

就这样,无论是卑鄙小人的陷害,还是平民百姓的误解。无论是他崇拜的老子的反对,还是他敬重的晏婴的嘲笑,他都顶住了。以至于有人谈论到他时便说:〃就是那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人吧〃。

这让人想到西西弗斯的故事。西西弗斯是柯林斯国王,他死后获准重返人间去办一件差事,但是他看见人间的水、阳光、大海,就再也不愿回到黑暗的地狱,这触怒了众神。在召唤、愤怒和警告都无济于事的情况下,神决定对他予以严厉惩罚,即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石头因自身的重量又从山顶滚落下来,屡推屡落,反复而至于无穷。神认为这种既无用又无望的劳动是最可怕的惩罚。如此看来,孔子不就是中国的西西弗斯吗?他们干的活儿是类似的。朱熹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也正是不想再见到黑暗,才义无返顾地传仁道于诸君。

第三节无可无不可

孔子奔波累了,便停下来,逐个问门下重要的弟子:〃我们为什么会落到这样的地步?〃子路说:〃我猜想,或许是我们的仁德不够,所以人们才不信任我们。我又猜想,或许是我们的智慧不够,所以人们才不实行我们的主张。〃孔子眉头微皱地说:〃如果照你这么说的话,有仁德的人就一定会得到信任,为什么伯夷、叔齐会活活饿死呢?如果有智慧的人的主张就一定行得通,为什么比干还要被剖心呢?〃

第二部分 第45节:孔子:痛并快乐着(4)

子路退了出来,子贡进见。孔子又问子贡,子贡说:〃因为老师的学说理想太高了,所以君王都不能接受老师的主张。老师能不能把它稍微降低一些呢?〃孔子感叹地说:〃一个农民很好地播种,但是不一定能够很好地收获;一个工匠能够制造精致的东西,但不一定能够符合大家的需要;同理,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有自己的主张,却不一定能够让大家接受啊。如果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想着怎么让别人接受你,你的志向也太低了。〃

子贡退出,颜回又来进见。孔子还是问那个老问题,颜回说:〃老师的学说太高了,所以天下人都不能接受。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我们拿不出好的政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