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则朝不保夕,纷纷寻求宗主国以获得庇护。国家之间阴谋重重,战争不断。而鲁国则君权旁落,国势衰微,是实在的〃君不君,臣不臣〃的局面。民生得不到安宁,怨气冲天,可谓内忧外患。孔子便逐渐形成了悲天悯人,不仕无义的信念,为此在他的一生中注定有这么一段漫长的传道羁旅。
第二节〃累累若丧家之狗〃
在孔子的羁旅生涯中,有这样一段小插曲。当时孔子周游列国,无遇明主,常受冷落甚至遭人迫害。如《列子·杨朱》中所记载:孔子〃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困于陈蔡,受屈于季氏,见辱于阳虎,戚戚然以至于死〃。其中尤以他在郑国的遭遇令人感慨万千。那次是因为孔子带领弟子子贡在宋国的一棵大树下演习礼仪,宋国权臣派人把树给推倒了。师徒二人便慌忙离开宋国而去郑国。到了郑国,两人却走散了。孔子便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城门外等待,子贡也在四处寻找老师。一个郑国人看见便对子贡说:〃东门城外有一个人,头长得像唐尧,脖子长得像皋陶,肩膀长得像子产,可是腰部以下比夏禹还短三寸,一副可怜兮兮、风尘仆仆的样子,像极了一条丧家之狗。那不会是你的老师吧?〃子贡听着有点像,匆忙赶到城门,发现果然是孔子站在那儿。心底泛起一丝酸楚,便把刚才郑国人对他说的话告诉了孔子。谁知孔子哈哈大笑,然后说道:〃他形容我相貌的地方不一定像,但是他说我像丧家之狗真是对极了!〃难道这位圣人真这样自低自贱或是脸皮厚不怕骂吗?
其实不然,在孔子35岁的时候,由于鲁国内乱他放弃了身为教师的安稳生活,投奔齐国。为了接近齐景公,他住在齐国贵族高昭子家。次年,景公才向他询问政事。孔子答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说:〃好极了,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儿子不像儿子,即使有再多的粮食,我也吃不着啊。〃过了些时日,景公又向孔子问为政的道理,孔子说:〃管理国家最重要的是做好财经工作。〃景公听了很高兴,便决定重用孔子。谁知齐国大臣晏婴却进言劝阻道:〃陛下,像孔子那样的儒者总是能言善辩,圆滑世故,您很难驾御他的。而且他那么推崇丧事,过分追求尽哀,不惜破费厚葬,要是这种主张影响我们的风俗可是不好。而且他到处游说以求取官禄,这种人怎么可靠呢?现如今礼乐制度已经崩坏,他那一套繁文缛节太不合时宜了。〃景公听信了,便开始冷落孔子,再加上齐国的大夫中有人想加害于孔子,孔子便返回了鲁国。
第二部分 第44节:孔子:痛并快乐着(3)
在家里沉潜了十多年,渐渐地学识也得到增长,几乎到了无所不知的地步。那是有一次鲁国掌权的上卿挖井得到了一个陶罐,里面有一只像羊的东西。为了考考孔子,便骗他说得到了一只狗。孔子可不上他的当,仰仗自己博闻强识,他说道:〃据我所知里面应该是一只羊。我听说山林中的怪物是只有一只脚的龙和一些精灵鬼怪;水中的怪物是龙和一种叫做〃罔象〃的水怪;而土里的怪物是一只雌雄未分的坟羊。〃上卿心里暗服,只是仍然把这样的人才束之高阁。后来鲁国内部越来越混乱,孔子不想再做官了,便操起了教书的旧业,学生越来越多,还有专从外地赶来的。孔子也就以此为乐。
直到五十多岁的时候,他又再度被请出仕,还接连升官。眼看鲁国的形势有所好转,齐国有些着急,他们怕孔子掌权,鲁国定要称霸,而自己距离鲁国最近,必要先被兼并。于是想出了一个缺德的主意,即用美女和骏马诱惑鲁国君臣,使其终日迷恋声色。孔子则大失所望,于是又离开了鲁国,带领着弟子周游列国,此时的他已经55岁了。
孔子就像跳蚤一样从这个国家跳到另一个国家,先后经历了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等,并反复在这些国家之间周旋。一个年近半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