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大汗最近一直调集粮草,又屡次召见科尔沁贝勒,台吉,原来是打算从草原绕道入关。”
“是的!”,皇太极重重一点首,目光深沉,步至这凤凰楼窗前,向下望去,向范文程道:“袁崇焕此人,太过厉害,这两年镇守宁绵,数次击退我的大军,损兵折将不可胜数,若还是放眼关宁,只怕终我一生也无法踏足明国半步了。是以我思来想去,将眼光放向别处,绕过关宁,直逼那北京城下!”
“大汗,北京城墙高大,城内有京营十几万,再加上京师被围,必定会调集天下兵马勤王,我军孤军深入,后方随时被断,就是打下了北京,也断然守不住,只怕大汗此举,多半是徒劳。”
“我此番攻打北京,一来是练兵,熟悉一下自草原入关的路径,为经常袭扰明国做准备,二来,调袁崇焕入关救驾,趁他离开宁远之际,想办法除了他!此人不除,我永远宁日!”
正文 第五十三章 造反(一)
皇太极踌躇满志,一心要入关内窥探明朝虚实,他先期早与蒙古的科尔沁部落联络好,科儿沁部落出一万蒙古骑兵为先导,皇太极自率十万八旗劲旅跟随其后,由内蒙草原突破长城防线,直攻北京。
就在关外的女真铁骑已是磨尖了牙齿,咆哮着准备进关撕咬明朝这块肥肉之际,明末困扰了崇祯整整十五年的农民大起义亦是在这一年拉开了序幕。天启六年陕西大旱,澄城知县张斗耀不顾百姓死活,仍然高居于县衙大堂,催科不止,凡百姓交不出赋税的,一律枷号仗责,打出来的鲜血一直流到了大堂门外,如此暴虐不仁,再加上大旱无雨,百姓原本就以观音土树皮为食,历朝的农民起义都好比一个U形,到了谷底便开始反弹,乡民王二啸聚了数百饥民,皆以黑水涂面,冲进县衙将知县擒斩,扯起了大旗造反。后王二虽被官兵斩杀,他的部下中却有一人带着未死的义兵逃脱了性命,继续在陕西辗转周旋,寻求机会。
此人,便是后来焚凤阳皇陵,被属下十三家义军首领公推为闯王的高迎祥。
崇祯二年,陕西大灾不但没有缓解的迹象,反到是变本加厉,原本还可勉强渡日,但自崇祯元年五月开始,一直到第二年四月,已是接近一年滴雨未下,大量百姓衣食无着,原本小规模的旱灾已漫延至陕西全境。陕西原本不比南方,是一个纯然*天吃饭的地方,天无雨,民无食,一石粮已卖到了七八两银子,在不少地方仍是有价无市。饿死的,逃荒的越来越多,整个民间犹如一个大火药桶,稍稍一点火星,便足以引起惊天动地的大爆炸。
但就是在这种情形下,朝廷的赋税却是越来越重。官员贪污无人过问,但是赋税
若收不上来,则一降数级,或是无法升迁,上有好下必从,既然皇帝不顾百姓死
活,官员们自然也是一心为自已打算。于是不管灾情多么严重,崇祯二年在正斌收完之外,居然还多收了三四十万两的辽饷加派,再加上地主租税,官府杂派,整个陕西已到了崩溃边缘。
这一年,兵部主事李继贞上书皇帝,请求给陕西十万两白银的赈灾款,请求朝廷暂且免赋,听闻到这个消息,全陕上下都翘首以盼,等着皇帝下拨这么一点点活命的银子。谁知道到了四月,全陕上下收到一下消息:“帝不许!”,崇祯舍不得拿出皇宫三个月的生活费用,于是,历史上逼迫他最终吊死在煤山的农民起义,终将爆发!
陕西米脂县双泉堡镇上,有一艾姓的大姓乡绅人家,纵然是整个米脂县早已饥民遍野,这艾姓乡绅却仍是过着钟鸣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