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菊与刀讲了什么> 第18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部分 (3 / 4)

胃溃疡、痔疮等疾病的折磨,写小说就是他为了对付神经衰弱才开始的,却不料无心插柳。本书中提到的《哥儿》是他1906年的作品。夏目漱石姿容秀美闻名于世,现在日本一千日元钞票的图案就是他的头像。】在他的代表作《哥儿》中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小说的主人公哥儿是一位自幼在东京长大的青年,他起初在一个小镇上教书,但很快就对很多同事感到厌恶,无法相处。但和其中一位年轻的教师相处融洽。有一次外出途中,那位称做“豪猪”的新朋友请他喝了一杯冰水,价格是一钱五厘,大约是零点二美分。

不久以后,就有一位教师告诉哥儿,说他的好朋友在背后讲他的坏话。哥儿相信了这位挑拨离间者的话,随后又想起了那个朋友请他喝冰水时的恩情:

虽然只是喝了一杯冰水,但是接受这种人的恩惠,实在影响到了我的荣誉。不论一钱还是五厘,接受这种人的恩惠,我实在是死不安宁……毫无表示地接受别人的恩惠,就表明我将他视为一个体面的人,尊重他。我自己没有坚持要为那杯冰水付账,而是接受了他的“恩惠”并表示了感谢,这种感激是用再多的金钱也买不到的。我虽无权无势,但我也有独立的人格。要我去接受别人的恩情,还不如让我偿还他一百万日元!

豪猪为我破费了一钱五厘,我觉得我对他的感谢至少值一百万日元。

第二天,他把那一钱五厘丢到了他那好朋友的桌子上。因为只有结束了对这一杯冰水的恩情,他才能真正解决他们之间的问题,即豪猪侮辱性的语言。他们也许会互相殴打,但必须事先了结恩情,因为那已不是朋友之间的恩情。17【17萨评:这种思想,在西方显然找不到任何相似的线索,但如果到中国哲学中去找,就会发现其根源。中国古代的“士”对于接受恩惠有着同样的看法,在他们看来,作为一个君子接受某人的恩惠,是看得起对方的表示——或者说是对方应该感到受宠若惊的事情。这种思想在西方看来简直不合逻辑,而在中国古代的教育中,到处都可以看到“不吃嗟来之食”的影子——当然,然后就是“士为知己者死”了。】

历史和世界的负恩者(6)

对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如此敏感,如此容易受到伤害,美国人认为这种情况只可能发生在那些青少年帮派的不良记录或者患过精神病人的病历当中。18【18萨评:在美国人看来,得到对方的帮助,那么在适当的情况下给对方等量的回报——假如对方是在关键时刻帮助你的,则可以采取加权算法,就可以完成报恩的事情了,此后两不相欠。而东方的看法虽然物质上可以回报,但受过恩的人和施恩的人,是很难回复到“两不相欠”的相处状态的。】但在日本却被视为一种美德。人们觉得很少有日本人行事会如此极端。当然,那可能也是由于多数日本人比较懒散。日本的评论家在谈到《哥儿》这部小说时,说哥儿是“一个性情暴躁、纯似水晶、为正义战斗到底的人”。实际上,作者曾说,“哥儿”是自己的化身,评论家们也觉得如此。这是一个关于崇高美德的故事,受恩者只有把自己的感谢当作价值“百万日元”的东西,并相应地采取行动,才能彻底摆脱负恩者的境地。并且,只能从“体面的人”那里接受恩惠。哥儿在愤怒中,将自己得到的豪猪的恩情与长久以来一直关心自己的老奶妈的恩情进行了对比。这位老奶妈对他十分偏爱,总感觉家里人都不喜欢他,于是经常私下给他拿些糖果、彩色铅笔等小礼物,有一次还给了他三块钱。“她对我始终如一的关怀给予了我巨大的快乐。当我从老奶妈手里接过那三块钱时,感到非常‘难为情’,但我把它当做借款。”然而几年过去了,还是没有归还。那么,为什么至今仍不还呢?在与豪猪的恩情比较之后,哥儿自言自语地说那是因为“我把她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了”。这句话使我们可以更好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