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子(2)
因此挂在我们嘴边的永远是日本人工作认真,日本货质量好,日本人的技术就是比我们强。许多人都认为,中国人没日本人精细,没日本人聪明。有些自日本归来的人更是强化了这种观点。他们都会诉说日本的繁荣发达,日本的洁净,什么皮鞋穿一个礼拜不用擦,衬衣穿三天领子也不会黑。所有的这些都让我们自愧弗如。因此我们更加自卑了。
这种观点发展到最顶峰的时候,一个有关日本孩子与中国孩子的报道也在中国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篇报道,名为《夏令营中的较量》。报道讲述了在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次草原探险夏令营。据称在这次活动中,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表现出了非常强烈的反差: 中国孩子大都娇生惯养、怕吃苦、身体弱、没有拼劲和闯劲,而家长也是过多呵护,很多人都在暗地里偷懒耍滑;而日本孩子却相对都坚强独立、能吃苦、坚忍,并且少说多做。
当时这一报道发出后立即成为举国热议的话题。人们纷纷议论: 难道连孩子我们也都输在了起跑线上?中国孩子也比日本孩子差?
越来越多的事实让我相信,这些认识和观点都是十分偏颇的。英国教育家伊迪斯在目睹了中国少年在世界上屡获数学、音乐大奖,并多次访问中国后,不由自主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中国孩子是最辛苦的一族。而一位在美国的中国母亲在比较了中国孩子与美国孩子之后,得出了一个这样的结论: 中国孩子比美国孩子用功。她注意到,在书面学习上,中国孩子几乎总是要比同龄的美国孩子成绩更好一些。除此之外中国孩子还总是比美国孩子更忙。除了一大堆的功课要完成之外,课后时间还有大量的课外功课和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导致孩子独立玩耍的时间很少。当然,她也注意到,美国孩子在口头表达方面要大大优于中国孩子。
关于中国孩子的用功,我们从一名英国记者的文章中也看到了相似的例证。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他在映秀镇看到遇难孩子留下的作业本,上面都是孩子密密麻麻抄写的方块字,他感慨地说: 中国一个落后村庄孩子的作业可以使英国所有的同龄孩子感到惭愧。
无数的事例都告诉我们,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差,甚至在经济发展中我们往往能够比其他国家的国民取得更大更突出的成绩。
研究一下美国和东南亚地区不同文化族群的生态位,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 同等制度背景下,不同的文化族群在竞争时取得的成就差别很大。以美国为例,犹太人和华人同属少数族群,都有与美国主流社会不同的文化或习俗,都是公认的两个相对成功的文化族群,但都不是主流。
而在东南亚,在同样的制度环境下,华人取得的经济成就甚至文化成就往往要高于当地人。华人更多从事城市工商业,也从事金融业、娱乐业等。在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华人几乎控制了整个城市经济,成为上层族群。当然由此也产生一个问题: 为什么华人在东南亚取得的成就高于本地人呢?我们会发现制度以外的其他因素,可以笼而统之地归之于文化因素。
也许有人说,可能是人种因素。但这很容易找到反例,比如犹太人与阿拉伯人都是闪米特人的后裔,具有共同的血脉。但是无论在哪个方面,犹太人与阿拉伯人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我更相信那是文化的力量。
关于中国人发展经济的能力,还有一个事实可以用来证明: 在东南亚诸经济体中,凡是华人占人口比例大的经济都发展得很好,甚至显示出华人所占比例越大,该经济体经济发展就越好的现象(依靠资源致富的文莱除外)。
要知道在20世纪50年代,东南亚诸经济体,包括中国的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