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部分 (3 / 5)

被列为军事训练科目。史称“黑王子”的拍纳黎萱大帝,英勇非凡,且精武技,他带领泰国人民解放了缅甸占领下的暹罗,光复了大城皇朝。经过连年的战争,拍纳黎萱深知要想定国安邦,必须要有一支勇敢善战,武技高强的军队,便特将拳术列入军训科目,名为“奔南”。

第三十四章 泰拳(3)

“奔南”为暹罗土拳,凶狠毒辣,招式包括有头撞,口咬,拳打,脚踢,蹬踹,扫绊,肘击,膝顶,肩抵,臂撞。推拽,抓捏,压打,摔跤等无所不有。全身任何部位,可用则用,是一种用于实战的拳术。古代泰族士兵练习拳术后,无不强悍勇猛。公元1661年至1708年,“虎王”拍佛陀昭时代,是泰拳发展的鼎盛时期。举国上下,都倾心于拳术。在格斗形式上,最初拳师以条状马革缠捆双拳,进行格斗。其后,改用麻绳缠拳,即所谓“缠麻”式拳斗。以后又有用棉条缠拳。棉条表面可以用混有石屑的粘液浸泡,使相表面更加粗糙;大大增加了杀伤力。拳师在格斗中,常常被打得皮开肉绽,血流满面,其状惨不可睹。当时的拳斗活动,在1687年法国皇帝派遣的特使,西蒙。卢比尔所著的《暹罗王国》一书中,有所记载:“大城王朝节日盛会中,节目多姿多彩,有角力家与用肘腿搏斗之勇士演出。拳术比赛进行时,彼辈以三四匝麻绳捆护手掌,代替老挝(高棉)人在同式样之角斗中所用的铜环。“虎王”本身酷爱技击,并亲自整理、终结日趋繁杂的拳术,形成泰拳的基本体系。今天的一些泰拳技术沿用“虎王”总结的格斗体系。“虎王”还常常乔装打扮,以贫民的身份参加佛寺盛会中的擂台赛。与内地拳手对阵,连胜两战,成为泰拳史上的佳话。据缅甸的史料记载,在大城王朝末期,泰拳名师乃克侬东,在缅甸军队攻克大城时被俘,囚于缅甸。公元1774年,缅甸王猛拉在京城仰光为大佛塔加顶举行庆典,盛会中,安排一场泰缅拳师的比武。乃克东被迫与缅甸武士做御前较技,竟连克缅甸高手高手九人,使缅王感慨万分:“泰拳师武艺非凡,以匹夫之勇,竟连破九人,至十人莫敢与敌,苟非其君王庸弱,彼辈当可免丧邦之痛。”本世纪五十年代,在皮猜。军拉洼匿警中将的提议下,将乃克侬东扬威缅甸之日(三月十六日),定为泰国拳师节。青年拳师乃通里,绰号“白牙”,自幼酷爱武术,成年后,四处寻访名师学艺,并挑战各路高手,被誉为武术奇才。公元1762年,乃通里赴嗒府旧城的萱芒玛国作拳术比赛,先挫嗒城名师乃豪,获得郑皇的赏识,再命其和禁军拳师乃墨比武,又获胜,被封为“銮披猜”。乃通里一生追随郑皇东征西讨,冲锋陷阵,浴血沙场,战至剑断马翻,还能奋勇杀敌,凯旋而归,为泰国收复失地,争取独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名留青史。在今天的程逸府署广场,依然屹立其铜像,被史学家誉为“断剑名将”。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泰国的传统文化也受到影响。西洋拳击于1912年传入泰国,其比赛的形式和技术,逐渐被泰拳采纳并应用。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十五章 泰拳(4)

1928年,“泰北腿王”乃彭踢死高棉拳师后,为了安全,“*”式泰拳比赛开始采用,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缠麻”式拳赛,比赛回合也陆续减少到五局。1937年4月1日,泰国政府教育体育厅首次颁布了钛全竞赛规则。至此,全国擂台比赛的制度和形式,终告完善统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泰国受到战乱的影响,泰拳比赛也一度萧条不景气,数年间,仅在内地佛寺盛会时偶有拳赛进行。大战结束后,著名的“叻喃隆拳场”竣工,泰拳进入现代标准竞技。各地拳师纷纷进京,为名誉和财富大显身手,使拳台空前活跃。1956年,“仓披尼拳场”建成将,进一步推动了泰拳的发展,为泰拳开辟了新的局面。泰拳由民间传统武技演变成现代职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