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家庭虽在闹市,孩子却仿佛居于“孤岛”,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有些家长因为一点小事情就与邻居成为冤家对头,或因为自身缺乏修养,如乱倒污水垃圾,装修房间随意破墙钻洞,造成邻里关系不睦,这样会加剧孩子的孤独,妨碍孩子的心理健康。
社会心理学家告诉我们:邻里关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特殊意义,增加与邻里的友好交往,是治疗独生子女“孤独症”的一剂良方。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个家庭如果和邻里相处融洽,两家的孩子在一起玩,经常来往,对孩子的个性成长是很有利的。
⑶留意孩子在学校交往的朋友
一般来说,孩子交友是他自己的事,父母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如果孩子和一些不三不四的同学交上朋友,很有可能会学坏。因此,父母不能忽视孩子所交往的朋友对孩子的影响,一旦发现孩子交友不慎,一定要及时纠正。父母要让孩子自己产生警戒,远离“损友”,如果情况很严重,父母可以和老师沟通,想办法解决。
家教故事
古代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近代也有一位为教子而多次迁居的母亲,她就是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的母亲。
傅雷生于上海市南汇县周浦镇渔潭乡。4岁时父亲病故。傅雷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乡下女人,出嫁前一直在家做农活。出嫁后依然住在很闭塞的山村里,整天围着灶台转。
傅雷的父亲去世后,养育傅雷的任务全落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身上。村里人都很可怜这苦命的女人,认为她只有改嫁才能把儿子拉扯大,而后再给儿子娶一房亲事,使他能像村里大多数小伙子那样过一辈子,自己能靠儿子养老送终,也就不错了。可傅雷的母亲不是这样想的,她一直不肯再嫁人,下决心要把孩子培养成才。
等傅雷到了识字的年龄,母亲为了让他有好的学习环境,便带着他从小山村搬到小镇上,还请了一位先生教他。
傅雷聪明好学,长进很快,表现出一定的天分。母亲十分高兴,她觉得儿子应该到正规学校接受教育。于是她又带着儿子历经磨难搬到繁华的大上海,省吃俭用,供儿子在一所条件不错的中学读书。
到19岁时,傅雷有了自己的抱负,想去法国留学。母亲虽然舍不得让傅雷离开自己,但为了让儿子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她又想方设法四处筹钱支持儿子远渡重洋。
多少年后,人们在谈论傅雷时,都认为他的成功与其母亲为其迁居是分不开的。人们普遍认为,傅雷母亲的眼光和远见,对傅雷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8。 标签效应:给孩子贴上正面标签
孩子的情感态度都是直接的,你给他贴上什么标签,他就会做出与标签一样的事情来。比如,你说他是个乖孩子,他就是个乖孩子,他就会表现出乖的举动来;你说他是个不听话的孩子,他就会打人、骂人,做出一些让人生气的事情来。
父母应该及时给孩子贴上正面标签,哪怕是一个让人伤透脑筋的孩子,也不要放弃,找准一个闪光点,把这个亮点放大,贴切在他身上,他就会向着你期望的目标一步一步靠近。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塑造孩子良好的品性(7)
认识“标签效应”
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
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