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未卜先知,为此他与宋、齐皇室走得很近。萧衍创立梁王朝后,对宝志更是尊祟,两人相知相识,常常在一起探研佛法,萧衍对宝志十分信任,有一次,他询问宝志应如何解救地狱中众生的痛苦,宝志回答:“惟闻钟声,其苦暂息”,于是梁武帝下诏要求天下寺院都要制定完善敲钟的制度,认认真真开始敲钟,从此以后,我们才能闻听到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后来不同地方的不同寺庙还发展出一系列五花八门的敲钟文化,这也是后话了。
萧衍崇佛,著述佛经,广造寺庙、改造戒律、升座讲法,忙得够可以,但他还不过瘾,还想去庙里当和尚体验生活,公元527年,萧衍亲自督造的同泰寺建成,他几乎每天早晚都要去该寺礼佛诵经,说是给全国臣民消灾祝福,有一天他到同泰寺后就没再回宫,并放出话出他已决定舍身为僧,不打算再当皇帝了。国不可一日无君,梁王朝的大臣们只好天天去寺里恳求萧衍回宫,梁武帝在寺里住了四天,觉得体验的差不多了,便在大臣们的苦苦哀求下,回到了皇宫。两年后,萧衍的和尚瘾又犯了,第二次到同泰寺舍身事佛,大臣们照例去寺里求他回宫,但这回去了一次又一次,萧衍都不为所动,大臣们急坏了,最后,梁武帝放出话来,他已经是同泰寺的人了,要想让他离开同泰寺,非得积大德、做善事不可。怎么积德行善?大臣们思来想去,只有捐款给寺庙了,于是,由公卿以下群臣出钱一亿奉赎,当然这些钱也不会真掏自个腰包,最终还得向老百姓搜刮。钱到账后,同泰寺僧觉得差不多够花了,就默许梁武帝回宫了。第三次、第四次当和尚就隔了十几年了,当时萧衍已经八十多岁了,每次都由大臣们援引旧例花巨资将他赎出来。好端端的皇帝不当,却跑去当和尚,由此可知萧衍对崇佛可是够上心的,但从另一个方面看,萧衍三番四次去庙里体验生活,最长的一次长达37天,他也不怕有人趁机抢班夺权?反而是朝中大臣一天都离不开他似得求他回朝执政,这说不定是萧衍与同泰寺僧一起演得双簧,来考验一下大臣们,从考验结果可知萧衍至始至终都牢牢掌握着政权,当然,这些都是瞎猜的。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六章 不和谐的杂音
萧衍爱佛,自以为功德无量,做得够好,但却有人不识时务,出来给他添堵,还不是一般人,都是当时的知名人士。第一个名叫范缜,他是拥立萧衍称帝的两大名臣之一范云的堂兄,因父亲早死,家境比较贫穷,但他却自幼刻苦勤学,因而博通经术,学问渊博。他性格朴实直爽,好危言高论,不畏权威,早年在政治上曾遭到门阀士族的排斥和贬抑,因而形成了对门阀士族毫不妥协的反抗精神。范缜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无神论者之一,一生曾参与两次关于佛教的大辩论,第一次是在齐王朝齐武帝时期,当权派竟陵王萧子良笃信佛教,深信因果报应之说,他搞了一次佛教高峰论坛,邀请各路高僧讲论佛法,大家都聚在一起研讨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课题,并得出了主题成果:当下权贵们的荣华富贵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都是因为他们的前世修行到位而得来的。但同时参加论坛的范缜却坚决反对这个结论,他大唱反调,发言驳斥报应轮回说。在论坛上他和萧子良之间有一段著名的对话, 萧子良质问范缜: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