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婚姻,眼前的天伦他也不再稀罕,他想要所有世间美好的东西,作为才子,他也必然生就了*本性,他想要美貌多情的才女,这样才能和自己相配,他想要红袖添香的夜晚,本来,这样的念头都压抑在心中找不着的地方,如今却变得可以唾手可得,对佳人的渴求在他心里越燃越热,他早已对原先那位丧失了感觉,因为没有爱情的婚姻此刻他已经变得无法面对和适从了。他入住了京城的府坻,在那里他感觉什么都能得到,金钱,权势,美女。。。应有尽有,此时,家乡的一切都已经不足以让他挂念了,而正当他在京城乐不思蜀的时候,他的原配夫人已经在家乡无以为生了,于是只好带着一双儿女一路乞讨着找到了京城,终于有一天她找上了陈的门,这时,他才如梦初醒。
而陈的严重错误也就是在这时犯下的,虽说没有爱情,但所谓“一日夫妻百日恩”,中国文化是讲究恩情和责任的,而在爱情与责任间,他却轻易地选择了爱情而完全抛弃了责任。至此他才走上真正危险的一步,因为前面那些行止在当时的社会还是被允许的,而如今拒而不认自己的妻儿,这是绝对不可以的。而更为严重的是,他为了尽快了结这些不愿再面对的事情,为了和自己的过去做彻底的诀别,他竟然想赶尽杀绝,这个念头的萌生标志着他已经失去了理智,而其实,一夫多妻制在古代是允许的,他完全可以做更妥当的处理,有大做小,不过问题是那位好像是皇帝的女儿,自然不能让她做小了,于是也只有委曲原配做小了,相信那位也不敢不从的,这样既尽到了责任又摆平了伦理关系,尽管往后的日子那位原配可能很不好过,但这已经不是他所能解决的问题了,也至少不会留下千年的骂柄。
不过有时我还在想,陈氏之所以想用如此的办法解决问题,未必真是他胆大包天,当时陈氏已处国家政治机构的高层,以他的权势,斩几个平民百姓是根本不在话下的,而且很可能在宫廷中这样的事早有先例,而爬上政治高位的他也早已变得心狠手辣,于是不假思索就采取了这样的手段,可谓果断至极。然而他恰恰忘了,当时开封有个包拯。他可能刚当上官还没尝到包拯的利害,并且他也轻视了这对母子的恒心。人家本来就是拼死闯到京城的,认了倒罢了,不认也是不会放过他的。而包公对这事的处置,更是成了人间佳话。一个陈世美,大大成就了包公的公正形象。可是,包公斩得了一个陈世美,却未必斩得了千千万万的负心汉,甚至在几千的宫廷里,还有远比陈某更恶毒的在,可是,中国也只就出了一个包公,陈世美却远远不止一个,相信他是其中比较嫩的一个,更老辣的不知如何升官发财着呢。所以;包公救得了一个秦香莲却也救不了千千万万的秦香莲。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桃花源与大观园
曹学芹笔下的大观园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有些什么关联呢?这种联想得益于西方汉学家普林斯顿大学的余英时教授,余教授写过一篇《论《红楼梦》中的两个世界》曾在中外红学界引起强烈反响,余先生认为红楼梦中存在两个世界,一个是大观园内的理想世界,一个是大观园外的现实世界。本人虽不太同意此种说法,然此非本方要讨论的,本文所想讨论的是我由此联想到的另一个中国人的理想世界——桃花源。
值得一提的是,我读《红楼梦》已经很晚了,是走出校门之后的事情了,而陶的诗却是初中的课文,早已(也不得不)背得烂熟。应当说会先入为主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对桃花源我至今没有丝毫好感,而后读的红楼梦我却对大观园感情深厚,可算是后入为主了。
那么,在大多数人心中又是如何呢?不曾调研,因此不敢枉断,但很显然大观园更富于艺术气息,园内集聚着众多才子才女们,又都是些不必为生计发愁,时常闲闷得发慌的少男少女们,因此时不时的有作诗赋词的雅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