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部分 (1 / 5)

的问题,而不是诸如“这样做体面吗?”“有趣吗?”“它能推进知识的发展吗?”之类。

这种务实倾向足以解释美国人对不同职业所持的不同看法:管理和经济在美国比哲学和人类学吃香,同样,法律和医科也胜过艺术。这足以解释他们为什么对遥远的外国漠不关心。“波兰在哪里,和我什么关系?”“既然没有关系,不能给我带来好处,我为什么要关心它?”如果剖析他们的心理,多数人可能这么想。

美国人讲究实际,也就意味着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喜欢胡同里赶驴——直来直去,客套对他们来说非常陌生。跟美国人讲话的时候,你必须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要谦虚。否则,反而会被认为是虚伪,甚至发生误解。

关于中美之间谦虚引发的误解,这个笑话最经典:

江青接见美国外宾,一见面,老美直夸“你真是太漂亮了”,江青按照中国的传统谦虚了一下,回答说:“哪里哪里。”翻译死脑筋,望文生义翻成“Where,Where。”老美先是一愣神,然后忙不迭地说:“Everywhere,Everywhere,”意思是说“到处都漂亮。”

同样道理,如果和美国人初次见面做自我介绍,有多大能耐你就尽管忽悠,谦虚反会被认为你确实无能。跟他们谈业务,不必先客套一番,打过招呼即可谈正事。早餐、午餐时,也可以谈工作。到美国人家中做客,爱吃什么、饱不饱,直说,别客气,否则。如果明明没有吃饱而说够了,主人不会像中国人那样硬给你添的。回去后,要随即写封短信,以表谢意。我应美国国务院要求去美国采访时,国务院的官员带我们到美国人家里做客,反复叮嘱说,最好带点小礼物,回来后记得写封信表示感谢。

讲究实用在生活中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比如说,教育方面,美国的孩子从小就动手操作,无论搞得怎样乌七八糟,老师也说“真棒”、“干得不错”,予以鼓励。我的一位朋友在美国工作,孩子上美术课,老师根本不教什么技法,随你画,你在天空画上10个太阳他也说很好很好,到15岁以后,才有老师教一些简单的线条、色彩和透视原理。

是的,美国人很实际,他们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

当年“五月花”号载着一百多英国清教徒远涉重洋抵达北美,迎接他们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饥饿的威胁,潇洒、气度、仪表、派头,什么都可以扔下,生存才是头等课题。从那一刻起,讲究实际就注定是美国人性格中重要的一部分。

移民里面的智者也号召大家讲究实际,用稍微学术一点的话说,就是鼓励“实用主义”加“功利主义”。富兰克林为此撰写了唯一的书——《自传》来警醒大家,开篇第一句话就是,这本书可能对他的儿子有用。他甚至相信,信仰上帝也是有用的,因为上帝能够褒奖德性而惩罚恶行。

有用就是硬道理。美国人在作出重大决定时,往往首先便会考虑这样做是否行之有效。他们不是很哲学化(Philosophically oriented)或理论化(theoretically oriented),并为此感到自豪,如果你硬要说美国人也会尊崇一派学说,那么,只可能是实用主义(pragmatism)。

注重实际的结果是,美国几百年来出了无数的发明家、实干家,却出不了理论大师,即使有,也没有人理会,没有人关心他是谁。

比如说,18世纪的哲学家乔纳森?爱德华兹在美国国内就属“无名之辈”,在他的笔记“论存在”中,爱德华兹吸收了巴门尼德的存在的必然性论点,认为,绝对没有这样一个时间,在这个时间内,绝对存在(Being)不存在。总之,绝对存在是永恒的。

上帝也是有用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