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诗情也是甚好,虽然举止清冷,但是也是天鸿书院中说的出名号的才子之一,与公孙策齐名的。
正在酒酣之时,便听到一阵喧哗之声,包厢的门被突然打开,众学子们很是惊愕了一番。
“各位别慌,我们是奉命来办差的,一会儿便走。”一名二十来岁,穿着官服的俊美男子温煦的说着,对着众人也是温和有礼。
“沈良?你们来这办什么差?”公孙策惊愕过后,很快的站了起来。对于自已父亲的事情,公孙策很是关心,因为公孙中此人秉承中庸之道,对于责任一事看得可有可无的,此次劳师动众的派人来一个酒楼办差,必不会小。
“原来是公孙公子。”沈良温和的笑了笑,“是有一个杀人凶犯逃窜到了庐州,刚刚有人来衙门说在悦客酒楼看到那个杀人凶犯,公孙大人便让我带着下属来了。”
雍正自是知道公孙中的为人,知道沈良所说之话并不尽实,可是身为一代帝王也是知道有些事是不能为外人道的,便拉了拉公孙策的衣袖,示意他坐下,道:“若有疑问待你回家再问也不迟,还是不要打扰沈大人办案了。”
沈良见状,感激的对着雍正笑了笑,雍正见状只是对他点了点头。
公孙策也知刚刚的举动也确实是失礼了,当即感激的看了眼雍正。对着雍正,公孙策的心思向来是复杂的。
公孙策虽然有些恃才傲物,却不是自以为是的人,自然也知道雍正此人不凡。自己在天鸿书院中自是算是一号人物了,可是雍正此人却不惶多让,学识甚至隐隐在他之上。只是不知为何,为人向喜低调行事,却仍让人觉得只在自己之下。
对于雍正,公孙策是妒羡交加的,只是此人确实是一良友,公孙策便收了心中那些心思,想着多一个可以良性竞争的知已,也是不错的。
3
3、第三章 。。。
大宋自开国开始,便是将《论语》奉为治国宝典,同时也将老子的无为而治当做一国兴旺的基点,偏偏如今的大宋天子赵祯,却是反常的有作为。
赵祯登基的最初几年,因着年纪小,国事大多被太后所把持,尚是秉承着无为而治。只是做为一个太后,毕竟只是女流之辈,是以,对着小皇帝的一个意见,还是会选择性的听从的,不然,别人就会称其为武则天了。
于是,在有一天赵祯提起要练兵时,太后思虑了一番并无大碍之后,便应允了下来。
慢慢的,小皇帝大了,娶了皇后,纳了妃子,太后便要还政。
赵祯初初掌握大权,不了托大,只是命轻徭薄赋,便也罢了。
只是百姓之中多是尊崇天子的,知道皇帝亲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为百姓减了赋,自然对皇帝更是感恩戴德了。
大宋的兵因着几年的皇帝的着紧,自是比之前好上不少。而且赵祯慧眼识人,破格封了数名出身寒门的将军,更是强盛了不少。
在一次契丹侵了大宋的边境时,赵祯便下令攻打契丹。
本来其他国家是想着看好戏的,连着大宋也对此仗并不看好。因为契丹人高马壮,与大宋之间的征战也多是大宋输的多,因此,大宋的官员们很是劝了皇帝一番。
可赵祯偏是铁了心的不管不顾,执意要开战了,而且偏偏大宋还赢了,很是让人大叹不可思议。
本来一次两次的胜仗,众朝臣们都是看不在眼里的,只会是感叹一声皇帝的运气好罢了!如此固执已见的战争,竟然还赢了,也只能说是RP问题了。
可后来,赵祯又向高丽开战,向日本开战,而对这两个国家的战争都赢了呢?一次两次固然可以说是运气,可以不看在眼里,可是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甚至是更多的胜仗呢?
有些精明的朝臣们自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