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主;韦十四郎晌午时来了;留下话说晚上要来蹭酒喝。”
“这个韦礼”
心情极好的杜士仪自然恨不得晚上呼朋唤友好好聚一聚;少不得又请人去知会了裴宁。
然而;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傍晚时分;王缙也不请自来;此外则是李白王之涣和孟浩然。后三者都听说了他要前往鄯州的事;二话不说便表示要前往同游。尽管三人一时名士;可文采斐然不代表就有做官的才能;因此三人联袂游两京;玉真公主固然对他们的诗赋文学赞口不绝;杜士仪也替他们引荐过;还有个文坛宿老贺知章亦是逢人便夸代州三杰——根本不理会三人没有一个是本籍代州的——可最终执政的是宰相;三人也索性看开了;连科场都不愿下。
轻轻巧巧灌醉了这三个好酒之辈;把他们安置到了客房中;杜士仪方才和韦礼裴宁王缙到了书斋说话。他和王缙是拐了弯的姻亲;和裴宁是同门师兄弟;和韦礼则是科场同年;多年来互通讯息;彼此提携;自是非同一般的交情。如今裴宁和韦礼全都回朝高升;他却遽然出外;要说最不明白的;就是韦礼了
韦礼刚刚从蜀中调回来;就听说了朝中格局大变的消息;这会儿脑袋还没完全转过来:“我说君礼;你这到底是闹得哪一出?”
“别的话我就不多说了;我这一去恐怕不是数月而归;一两年之内怕是回不来了;所以;日后长安城若有风吹草动;还请三位给我通风报信”
见杜士仪没个正形地笑嘻嘻拱手;王缙不禁苦笑。托御史台大换血的福;萧嵩超迁他为殿中侍御史;显然把他看成了自己人。只从那一回和杜士仪痛喝了一场;此后又见其上任后翻手为云覆手雨;他就看出杜士仪所谋之远。可此刻他还来不及开口说话;裴宁便抢在了他的前头。
“小师弟;你莫非是觉得朝中有萧相国和韩相国;对你都颇为照拂;自请出外后能够稳若泰山?”
这话说得其余二人立刻沉吟了起来;杜士仪却耸了耸肩道:“三师兄说错了。萧相国急躁;韩相国刚直;就算韩相国知道这次是萧相国举荐的自己;只怕在有些事情上仍然会不容让;彼此相争是一定的。要还是如此;只怕他们二位都未必能够长久。”
“那你还敢贸贸然外任?”韦礼顿时急了;“岂不闻;朝中有人好做官?
面对三双疑惑不解的眼睛;杜士仪气定神闲地说道:“所以;在离京之前;我会设法和将来可能拜相的人好好交通一番的。”
若是留在京里;三年五载他都休想追上李林甫;但在外任上;他可以想办法缩短年岁带来的距离若是一味想要在朝中;那就得长年累月给人当枪使;他这年岁太吃亏了
第一卷当时年少青衫薄 第七百二十五章 团拜辞诸相
有萧嵩支持;天子点头;又没有其他人争着想去鄯州主持赤岭立碑之事;这么一件任务便毫无悬念地落在了杜士仪身上。
然而;知制诰并没有因此而委于其他中书舍人;而是由张九龄一人独秉。杜士仪最后一次与张九龄从兴庆宫一同出来的时候;张九龄突然开口说道:“我听说;萧相国将派侍御史苗晋卿等人;随君礼前去赤岭?”
自己给萧嵩出了那种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主意;萧嵩自然一定会采纳;此时杜士仪听得张九龄如此问;当即轻描淡写地说道:“萧相国以为吐蕃自恃兵强马壮;常常与大唐相争;此次虽有我主动请缨;但也当择选朝中得力之人;前往鄯州;宣示我大唐国威。”
这样冠冕堂皇的话怎么骗得了张九龄。他哂然一笑;但却没有因此指摘萧嵩什么;只是直截了当地说道:“陛下已经下令;命我为裴相国拟神道碑。”
奉旨为公卿贵族宰执高官写神道碑;这素来是一件很长脸的事;非辞藻华丽者不能得此殊荣;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