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特别的猫> 第2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部分 (1 / 5)

是的,对猫伴狗伴的眷恋常常与孤独有关。在莱辛的另一个短篇里,伦敦穷苦老妇和猫相依为命,演绎了一场触目惊心的悲剧。这里,“我”家猫事大抵是温馨而诙谐的,但背景中仍不时飘过阴影。读者隐约地领略着伦敦穷人区的“猫国”景象。有时流浪“猫口”大增几乎成灾;也不时有攫取猫皮的生意人之类出没,于是很多眼熟的猫转瞬就无影无踪了。养猫的人家也很多。猫不仅是主人的伴,也是街坊邻居沟通的纽带。也许现代都市社会的宠物都如此。猫家长们会在街头停步,讨论彼此的爱物。饲养宠物似乎成了指示人具有爱心乐于开口的一种标识。有个巴黎女人因为收留了飞进房间的小鸟,便感到了标签的压力:“这就表示……我变成了一名人道主义信徒——我的天哪!我走楼梯的时候会被老太太们拦住寒暄。年轻女孩儿跟我谈她们的爱情问题。”

人与人交流何以要“取道”猫狗?一位知识女性又为什么那么拒斥其他妇女的偶然叨扰?街区冬天水管冻坏无人修理的景况和“猫国”的生成与兴衰有没有关系?这些不免会浮上脑际的问题并非全然无关紧要。

在《大帅猫的晚年》一章中“我”在阳台上看到了自家的巴奇奇试图结交朋友的伤心一幕。此时,那当年帅“哥”已是被截去一条前肢的残疾老者:

隔壁家的猫穿越篱笆走过来,却连看都没看他一眼……他发出他在跟我们打招呼时那种友善的细微叫声……他不敢太放肆,刻意坐在离她好几步远的地方……然后……小心翼翼地走近了几步。她连忙又挪远了些。他靠一条前腿和臀部坐下来,稳住身躯。她舔了一下毛。这只直性子的年轻母猫,完全不懂得如何卖弄风情……巴奇奇仍然痴痴地望着她……他并没有直接走向她,而是换个方向绕过去,然后再坐下来,但其实又跟她靠近了一些。她毫无反应。他们就这样坐着……大约过了十五分钟以后,她站起身来,从他身边擦过去,然后坐在他附近,但却背对着他,望着花园杂草丛生的荒芜角落。他又用迷人且充满诱惑力的语调喵喵叫了几声。她故意慢慢踱向荒芜的角落,蹿进杂草堆中失去了踪影,只能从那波动起伏的草浪,推断出她的行踪。接着她又跳上篱笆,过去巴奇奇常坐在那儿看松鼠、看小鸟,但他现在已经跳不上去了……

《特别的猫》书评(3)

和书中许多细致入微的描述一样,这里,猫咪们的一个个动作、一个个眼色、一个个声音都很传神。然而读者感受的不仅有猫的悲喜剧表演,还有那凝听的人耳和注视的人眼。“我”目不转睛地看了不止十五分钟,也许有半个小时。目光里有怜爱,有同情,有静思,还有难以言传的落寞与悲凉……某种显然并非仅仅源自猫世界的苍凉。

有时候,连讲述的用语似乎也反过来在展露说话人。

“我”说:灰公主做了绝育后“身材就完全变形。她像吹气球似的迅速膨胀,失去了她原有的纤细优雅……她的眼睛松弛,布满皱纹”,成了一只“老处女猫”。于是有女性主义者对“老处女”一词发难。此类批评虽然太夸张太教条,但也提醒着我们,人一旦开口,即使不过谈猫咪,就难免被种种习而不察的话语成见所纠缠。

总之,猫身的背后有人影。在莱辛的猫故事里,我们见证着人的心怀,人的慈爱,人与人的疏离,还有人生的百般无奈。

五六十年前莱辛离开非洲转战英国文坛,把第一次婚姻带来的一双儿女留在了身后。《特别的猫》初次发表时,她题词将它献给留在非洲的女儿。

莫不是因为其中的那个“我”从某个角度说更显本心或本相,更渴望给予抚慰或达致沟通?

并非“只不过是只猫”

标题“特别的猫”原文(Particularly Cats)中“特别”一词是副词,不是形容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