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并将此作为最高范畴,因此人们称该体系为“理学”。“理学”之集大成者是南宋朱熹。朱熹的思想体系被称为“朱子学”,逐渐成为了儒学的主流。
或许是受佛教的影响和刺激,朱子学的说教方式充满了浓厚的道教色彩。其中提到,世界充满了气,动态之气为“阳”,静态之气为“阴”。
理将气看作是异次元之物,气为形而下,理为形而上,于是发展为二元化的存在论。
人间之理为道德,自然界之理为自然法则。朱子学对这两者未加以区分。同样为理,应究其根本。
?
第五章 思变之道101101朱子学提出“格物致知”。不仅要探索内在之理,还要探索外在之理。世间万物,应穷其根本,这属于彻底的主知主义。
朱子学的另一特征——绝对重视名教。它主张秩序是永远的真理,应该抛除私欲,不允许对封建秩序进行批判,这极大地迎合了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此后,科举以朱子学为基础,学问研究统一为清一色的朱子学。
“理”之上为绝对,因此理的秩序(三纲、五伦、五常等)被称为超越批判的理论。
对于“君子”和“仁”,《论语》是较为随意地对个别、具体情况展开的论述。仔细考察便会发现,其中有前后矛盾之处,因此不能成为体系基础,但同时也显示了儒学的豁达与开朗。相对于此,朱子学对儒学进行了严格的总结概括,使其系统化,同时也导致儒学被束缚住了。
朱子学具有思辨主义、主知主义、道德主义、严格主义的特征,与具有战斗性的佛教和老庄思想相比,具有护教性。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孔子教之道
虽然朱子学符合了为政者的需要,但是被接受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朱熹身为南宋官僚,难免不被卷进政治旋涡。当时南宋朝廷中,宰相赵汝愚和韩侂胄(1152—1207)分为两大派系。朱熹属赵汝愚派,他研究的学问被视为“伪学”而遭禁,其门生也遭到*。这就是有名的“庆元伪学之禁”。庆元为当时的年号。“伪学之禁”的解除在朱熹死后两年,是韩侂胄为赢得民心而采取的政策。朱子学逐渐被完全解禁,并传播开来。由此可见,朱子学并非一开始便是迎合为政者需要的。
朱熹对儒学作出的经典阐述,在元延祐二年(1315)被列为科举考试?
102儒教三千年的指定科目。虽在蒙古族统治的元朝时期科举制度被一度废止,在此后重新登上了历史舞台。到了明代,朱熹的《四书集注》也为科举所用,朱子学的官学色彩逐渐浓厚。将学问作为立身出世的道具——这是朱熹最不齿的,但很具有讽刺性的是,他的学问却为科举所用。
明代王守仁(1472—1529)提出了理即为忍耐心的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号阳明,因此他的研究体系也被称为“阳明学”。朱子学为思辨式渐进思索,提高知识积累,主张“格物”,即洞悉世间万物。理学除自身外还包括外界事物。而阳明学强调“心即理”,良知存在于人的内心,应当释放出来。阳明学提倡“行知合一”,重视行动。
用佛教语言来形容,朱子学为“渐悟”式,阳明学为“顿悟”式。
阳明学与朱子学一样,都将“理”视为最高,皆为“理学”,但其实质与训诂学完全不同。朱子学在官学化后,便丧失了其精华,因此有人认为阳明学为儒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总之,作为与官学相异的阳明学,其性质是反体制的。
日本江户时代,朱子学被作为官学,阳明学者佐藤一斋(1772—1859)曾在昌平黉讲授朱子学。熊泽蕃山、大盐中斋(1793—1837)、佐久间象山(1811—1864)、吉田松阴(1830—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