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谈这个故事是不是文人编造的,即便是真的,被敌人如此真诚赞颂的皇帝,段宇钟也觉得其中必然有猫腻。
一族之英雄,必是另一族之恶魔。只有被敌人恐惧、敬畏的,才是对本国有巨大贡献的。
尤其政治家更是如此,甘地,马丁路德·金,还有曼德拉,之所以被西方人无限吹捧、拔高,无外乎是因为他们主张使用非暴力的手段来反抗西方的不公正。
这与明朝的那些“骗廷杖、邀直买名”的文官也没有本质的区别,其实他们内心早已屈服于西方文明和西方价值观了。
他们做出这些有限的反抗,不外乎是宋江那种杀人放火,引起朝廷注意,然后再招安的心里而已。
就连本朝的某个连外国也赞颂不已的影帝,事实上,真正做的实事又有多少呢?
就如同境外有些人写的诗词描绘的那样:“十年政绩两茫茫,细思量,不咋样!”
也许正因为宋仁宗太过懦弱,所以子女先天的基因不强,导致他的几个儿子都夭折了。
另外,他连太监宫女都管不好,让他们恃宠而骄,没有照顾好皇室子女,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总之,段宇钟觉得,宋仁宗的四十二年皇帝生涯,就这样混过去了,自己也并不怎么长寿,才活了53岁。
当然这也不能怪他,他本质上是一个还在处于上升时期的儒教及良好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好人。因为童年的刘太后压制的阴影,也养成了他懦弱的性格。
如同明英宗一样,别人说什么都信,但实在不适合当皇帝。明英宗还有醒悟和改正的机会们,可惜英年早逝,不到四十就去世了。
而宋仁宗恐怕至死也不醒悟。人们歌颂宋仁宗,怎么不对比下汉朝?西汉建国六七十年后,还可以如汉武帝一样开疆拓土,建万世不拔之基业。
就算是清朝,虽然段宇钟极为不喜,但在前期,建国几十年后,还是对西域、对西北游牧民族取得很大胜利。
哪像宋朝,太祖太宗就限定了疆域,以后就再也没有扩展,只是维持。
如果许大大改革不成,也许华国也就这样了,疆域绝对无法扩大,还收回不了本该有的土地。
有人认为宋朝给西夏和辽国的岁币负担不重,比不上战争经费,这简直是狗屁,是在红果果地为儒教和商人代言。
为此不惜放弃原则和天朝上国的荣誉,但这种花钱买和平的想法和做法其实非常短视。
能战方能和,一开始就抱着花钱买和平的心思自废武功,让国家没有了武力保障,财富再多,又岂能满足敌人的贪婪胃口?
而且,若没有强大武力,当商人再有钱也没有尊严。安全也没有保障。
宋仁宗能够花钱买和平,是因为当时的契丹人汉化较深,还不够坏,西夏人武力不够强。
后来,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遇上了贪婪至极的女真人,竭尽开封百万人口的财富和女子,也不能满足女真人的胃口,花了钱,照样亡国。
屈辱至极的“靖康之难”谁又知道其中还有宋仁宗的一份责任呢。在他在位的时间里,危机还不重,但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但他却没有魄力将“庆历新政”的改革进行下去,导致后来宋朝越来越江河日下。
若他有雍正一半的能力和魄力,宋朝恐怕也至于落得两度亡于异族的悲惨下场。
段宇钟穿回二号时空,亲自见了宋仁宗之后,觉得他这是典型的阳刚之气不足的表现。
其仁善不如说是懦善,若非生于帝王家,又处于承平之世,恐怕只是一个烂忠厚没用的好人。
他若处在末世,如同南明的隆武帝、永历帝,再仁善也是一事无成。
而段宇钟可以改变他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