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明月几时有> 第21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部分 (2 / 2)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

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

去年长恨籋舟晚,空见残荷满。

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繁花相送,到青墩。”

此词格调轻快,在豪放豁达中夹杂微蕴沉郁之情。黄昇《花庵词选》中赞道:“词虽不多,语意超绝,识者谓其可摩坡仙之垒也。”

绍兴六年(1136年),陈与义因写下了《怀天经智老》一诗,有“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的名句,受到赵构赏识,十一月,拜翰林学士、知制诰。

绍兴七年(1137年)正月,陈与义授参知政事(副宰相)。当时宰相赵鼎强烈主战,放言:“现在,中原有可图之势,我们宜抓紧时机,调兵遣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否则,他时将归咎今日之失机。”

但赵构心虚胆怯,一门心思地想议和,还拿着“二圣”与“太后”作挡箭牌,假惺惺说:“不是我不想打,只是二圣与太后都在他们手里,若不与金议和,他们都无法回来。朕岂不成了千古不肖子孙?”

陈与义在一旁支持皇帝,说:“陛下所言极是!若和议能成,国民早日和平,岂不比用兵更好;但万一无成,则用兵必然不免。”

赵构听得大喜,不停地夸奖道:“陈爱卿,你真是朕的知音哪。”

当然,赵鼎很不高兴。陈与义也觉察到了,感到两人将难以共事,没多久,再以身体有病为由,申请辞职,退居青墩镇。

陈与义赞成皇帝、秦桧“主和”,曾一度受后人指责。但从陈与义一生的行事来看,他与主战派人士唱反调,只是表达不同的政治主张罢了,私德并无缺失,既从未陷害主战大臣,也未巴结赵构秦桧来牟取私利。陈与义“容状俨恪,不妄言笑”,平居虽待人谦和,然而外柔内刚,不可冒犯。他多次提拔士人,却从不对人说起,这种品德一直受到称赞,“唯师用道德以辅朝廷,务尊主威而振纲纪”。

陈与义晚年退居湖州,以诗词打发时光,所写诗词大多凭吊怀古、怀念故乡洛阳,如这首《忆秦娥》,就是一首感慨人世沧桑、山河破碎之作:

“鱼龙舞。湘君欲下潇湘浦。

游湘浦。兴亡离合,乱波平楚。

独无尊酒酬端午。

移舟来听明山雨。

明山雨。白头孤客,洞庭怀古。”

《虞美人》是怀念洛阳的,一次,他看到亭子里的牡丹花开,就会想到享誉天下的洛阳牡丹:

“十年花底承朝露。看到江南树。

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

胭脂睡起春才好。应恨人空老。

心情虽在只吟诗。白髮刘郎孤负、可怜枝。”

岁岁年年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陈与义遥想年少时在洛阳城与朋友赏花煮酒,如今却归乡无路,只能感叹:洛阳城里,东风又起,什么时候,我能回去看看牡丹呢?

可惜,“人世多违壮士悲,干戈未定书生老”,陈与义终于没有再度看到家乡的牡丹。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十一月,陈与义病逝于湖州乌墩的无住庵,享年49岁。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河南洛阳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南渡后,曾官至参知政事。以病乞祠,提举洞霄宫。有《简斋集》、《无住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