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部分 (1 / 4)

雅┟窳粼诖謇铮���嗟厥峭ü�税旆桥┎�担��馐怯秀S凇鞍头ダ�蔷�椤背踔缘摹F浜诵睦砟钍鞘迪帧芭┐逵氤鞘猩�畈煌��堑戎怠薄K�健暗戎祷�保�傅氖遣煌ü��乇涑Х俊⑴┐灞涑鞘械姆绞绞古┐逶谏��⑸�钪柿可隙�切翁�嫌氤鞘兄鸾ハ��钜欤��ɡ投�慷取⒐ぷ魈跫�⒕鸵祷�帷⑹杖胨�健⒕幼』肪车龋�乖谂┐寰幼〗鍪腔肪逞≡瘢�迸┟裰皇侵耙笛≡瘛�

龙港位于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还是一个只有6000多人的5个小渔村,工业近乎空白,90%以上劳动力从事农渔业生产。在短短20年时间内,龙港已发展成人口超过23万、经济规模接近100亿元的明星城镇。目前,总面积平方公里的农民城创造了15万个就业岗位,该镇从外地雇佣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近全镇从业人员总数的一半,且每年仍有2万~3万人涌入龙港打工,是一个有能力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化的现代城镇。

更加令人惊叹的是,龙港是一座几乎全部由农民集资新建的城市。正因如此,它有两个特别的称呼:“中国第一农民城”(前浙江省委书记王芳的题词)和“中国第一座城市”(来自学者秦晖)。1984年龙港建镇之初,即打出〃鼓励农民带资进城开厂办店〃的口号,打破传统户籍制度的壁垒,解除了传统体制对农民进城的各种束缚。在10余年时间里,龙港一方面将耕地承包给种粮大户进行规模经营;另一方面从不起眼的小商品起步,放手培育市场。同时,龙港的印刷、纺织等区域特色经济在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第二、三产业的就业岗位。2002年以来先后被誉为“中国印刷城”和“中国礼品城”。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中国城镇化: 南张楼模式,还是龙港模式?(2)

然而,在龙港迅猛发展之后,传统城市管理体制也随之被迅速复制,加之人们对行政区划和财税体制等方面变革的不确定预期,龙港未来的发展将面临着“体制之痛”。

‖两种模式之比较‖

有人认为南张楼模式对于建设一个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可能预示着某种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城市化并不等于非农化,安居乐业不必都往城里挤,农村可以通过城镇化把农民留在土地上。

应该说上述两种模式的分歧不在于是否要城镇化,因为这两个模式实际上都在进行着城镇化,而在于城镇化应该是在农村普遍推行,还是由市场机制自发生成像龙港这样的城市而实现。德国人在南张楼推行试验的本意是要让农民在留住土地的同时,享受一种与城市居民不同形势但同样幸福的生活。他们心目中的农村生活,是宁静温和、安守乡土、自给自足的,农村居民只是因为欣赏农村的这种生活方式才乐于选择乡村生活。这显然与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格格不入。实际上,光靠土地是留不住农民的,南张楼建立了100多个工厂,正是这些工厂所提供的工作机会吸引了青年农民,出国打工致富的人回村后是把钱投进工厂而不是土地上,这些都是德方所不愿看到的。另一方面,虽然南张楼村民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但村民大都认为“就是农村和城市的收入差不多,人们还是愿意往城市里走,城市里的设施毕竟全。再说,为了孩子也要到城里去,孩子还是在那里受的教育好”。村里挣钱多的,都在城里买了房子。这表明,城乡本来就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对绝大多数农民来说,对城市生活的向往是难以抛却的。

另外,巴伐利亚的汉斯·赛德尔基金注入了大量资金兴办学校、医院和完善基础设施,并且派出了100名青年出国学习,村民的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改变。但是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这种外部支持,南张楼的变化决不会如此巨大。而这种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