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部分 (1 / 5)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四十年家乡朋友的回忆(2)

“只有才华,没有后台和背景的人”

然而更可怕却是既善于严格管理自我,又绝不暴露内心的人。如果是无可挑剔的完美主义者,控制感情方面有着超乎常人的力量,再不给周围的人留出足够的空间,那么他的追随者肯定不多。但是,潘基文无论出现在哪个组织,都会以超强的融合、协调能力而闻名。那么,潘基文在日常生活当中的温柔形象是刻意而为吗?

“如果潘基文的态度一夕而三变,今年是这样,明年就变成了那样,那么我们可以说他是刻意修饰自己的形象。但是,如果四十年来一以贯之,那怎么能说他虚伪呢?从某种意义来说,他是眼睛盯着前方奔跑的人,如果看他对待别人的态度和礼节,则不是这样。高中毕业之后,潘基文考进了首尔大学。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啊。因为离开村庄就是大事。但是,我不能上大学。有一段时间,我感觉非常苦闷、彷徨。我只想工作挣钱算了,很惨。潘基文每次回故乡时候,都要过来看我。他穿着首尔大学的校服,我穿着工作服,然而我们见面并不觉得尴尬。考上大学的朋友们都三三两两地疏远了,只有潘基文和他们不一样。后来,我也去了首尔,较晚开始学习,潘基文也还是那样。当时我在孔德洞有间小房子,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他总是来找我,毫无保留地激励我。听说潘基文当选为联合国秘书长之后,尽管知道他工作繁忙,我还是想请他吃顿午饭,当时他回答说‘一定来’。仅仅过了三十分钟,潘基文刚刚接受完外国媒体的采访,已经筋疲力尽了,然而他还是遵守了诺言。我说‘你那么忙,怎么还来啊’。他回答说,‘难道友谊会变吗,友谊不会改变’。”

生活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人从小生长于艰难的环境,功成名就之后却否认自己的过去;有人用橡皮擦掉贫穷岁月里含泪写下的日记;有人用火烧毁老照片,因为破旧的衣服承载着从前的痛苦,对于他们来说,过去就像不堪回望的丑八怪,所以,他们竭力回避那些见证自己艰苦岁月的人们,殷切盼望自己脱胎换骨,成为彻头彻尾的新人。相反,也有人把曾经的艰难岁月当做随身携带的小镜子。每当幸运之神送来微笑,更大的成功在不远的地方挥手,如果掏出名为从前的小镜子端详,就可以不失本真之心。潘基文就有这样的自省力。那么,这种力量究竟来自哪里呢?

“不知道,我们只能站在生活环境相似的立场上进行推测。那时候,求学首尔的潘基文也和我一样,家境都不宽裕。当时的情况也不可能管家里要钱花。潘基文在共和党议员慎镛南先生家中吃饭和睡觉,同时帮慎议员家的孩子辅导功课。那个年代不是有很多富人都雇家庭教师吗。究竟是埋头学习,还是挣钱充当生活费,这让潘基文很狼狈。他就是这样的人,平生除了才华之外身无长物,没有什么地方什么人可以供他依靠。不过这样也好,没有什么可依靠,也就没有什么可失去。这样的生活,如果走错一步路,什么都完蛋了。一次偶然,一次变化,往往可以决定人生的成功和失败。等我们稍微懂事之后,立刻就跳进了生活的前线,我们都是生活人……”

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即使坚如钢铁的意志也会锈蚀。作为寒酸而贫穷的乡村秀才,当他们不得不与出生于首尔、自幼在优越环境中接受最好的教育的精英竞争时,最难克服的障碍就是自卑感。

“所谓情结,就像硬币的两面。对于那些才能不如我们,却比我们先行出发五十步甚至一百步的人,潘基文只能无可奈何地观望。有时候,这种情结,这种紧紧跟随我们一辈子的农村出身的愧疚感,反而会变成推动我们向前的原动力。我所获得的东西,没有哪样不是流着满头大汗得来的。我们没有‘失败了也没关系’的条件。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