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芾砗凸�补芾砦癖爻浞挚悸亲晕夜芾淼奶厣��
只要回想管理学的演变过程,就更能够体会出组织成员自我管理的重要性。最初,管理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机器增加工作成果,提高工作质量”,接着是“如何通过人力增加工作成果,提高工作质量”,现在的重点应该是“如何通过工作发展自我”。现今的管理,更侧重于“动员”,而非“组织”。这意味着要创造一个更优秀的环境,让员工发展成为更优秀的“人”。只有个体发挥最大潜能,组织才能获得持久的巅峰表现。这也是自我管理的意义所在。
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改革开放,某种意义上是国家整体主义逐步允许个体主义存在并发挥作用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考上大学就意味着进了国家这个“保险箱”,毕业时由国家计划分配单位,甚至从一而终。整体主义虽有其历史功效,但终究不得已而由“双向选择”、“个体自谋出路”的改革措施所取代。此时,在完善公共管理和组织管理的同时,无论如何强调自我管理都不为过。
改革开放后,中国从西方引入现代管理时,重点是引入组织管理和公共管理,例如,企业股份制改造和建立资本市场及其监管体系。组织管理和公共管理的文本可以引入,但在缺乏自我管理这个微观基础的时候,舶来品组织管理和公共管理的作用必将大打折扣。尤其当西方组织管理与公共管理理论同中国文化中“集权思想”和“官本位”结合时,“以人为本”在不少组织中只是一种期盼,甚至是个口号。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中,自我管理、组织管理和公共管理三者缺一不可。自我管理是基础。职业生涯首先是每个人自我的事情,自己的职业需要自己负责。各类组织是员工工作的场所,组织应该对员工承担责任。在市场竞争和利益驱使下,组织不排除有某些损害员工利益的行为,或者忽视对员工进行组织管理。在“组织失效”的情况下,就需要有一种外在的强制力量,约束、监督和促进组织对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保障。个体职业生涯中,法律、社会保障和宏观供需平衡是公共管理的重点。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企业界仍一味地强调管理知识和管理技巧,忽略了各层次员工的自我管理。这使得很多成功员工的个人生命质量大打折扣。情况不必如此,也不应如此。要使得自己成为一个有效率的个体或专业人士,就必须以专业化的方式管理自我,要了解到自己的处境和内在动力,兼顾家庭、朋友和健康。
自我与自我管理(5)
自我管理技能是每一位中层的必修课,也是目前各类人员管理素质的短板。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管理者能否管理好别人从来就没有被真正验证过,但管理者却完全可以管理好自己。”实际上,让自身成效不高的管理者管好他们的同事和下属,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要身体力行的,如果管理者不懂得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到卓有成效,就会给其他人树立错误的榜样。中国企业管理的现实也正是如此,很多企业之所以管理不好,无论是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还是团队缺乏凝聚力,其根源并不在于管理者“管人”能力的高低,而在于管理者本身缺乏有效的自我管理。因此,李嘉诚说:“自我管理是管理者的首要责任。”
当今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化发展的浪潮,企业的中层面临空前的管理挑战和思维革命。如何管理好自己的知识和核心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发展和变革的需要,更是摆在每一位中层面前的严峻课题。面对高速发展和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对中层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势必会大大提高和更加紧迫。不思学习和改变的中层,必然会被企业和职场所淘汰。要想管好别人,必须先管好自己,这就是中层自我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