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区分,原防就是田野。七是牧隰(xí)皋,隰皋是水边低湿之处,多茂草,就是开辟牧场。八是“井衍沃”,“衍沃”为平美之地,井就用周与中原诸侯的井田制来划定土地。九是“量入修赋”,就是根据产出与收入来征收赋。而赋的内容,一方面包括“兵车、马、甲楯”等作战器具,另一方面是“车兵、徒卒”等兵役。
我们看到,这是比较系统的内部治理措施。有几点我们要注意,一是军事化治理,军民合一。这样,就能广泛调动国家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进行战争。二是,楚国当时,国家的治权是广泛的,不像中原诸侯,国家的财产多分给卿大夫了,国家治权受到限制。三是,中原的井田制在那时,已传播到楚国,并为楚国所采用,不过,是否如中原的井田一样,公家居二,私田居八,这个还有待考证。具体的耕作制度或许与中原不同。四是,楚国的令尹与司马,及各级官署,是军政与民政的统一。即是军政长官,也是民政长官。职权广泛。由于这些措施得当,有力支撑了楚国的对外军事行动。
四、争晋伐吴(3…4…4)
四、争晋伐吴(3…4…4)
同年十二月,吴王诸樊由于上次救舒鸠的失败,同时,也为了要报复去年夏楚康王兴起的舟师之役。于是兴兵攻打楚之附国巢(今安徽巢县东北五里),巢人设计,让吴王亲入城门,然后用箭射之。吴王诸樊果然中计,巢将牛臣便在隐秘处射中了他,吴王诸樊因此死去。吴王馀祭(…547…531)即位。
自子孔伏诛后,郑国一直是依附于晋,多次参加晋的盟会,几乎不缺,还伐陈,子产还献捷于晋。为此,在楚康王十三年夏,在与秦人联合侵吴不果之后,就顺势伐郑,五月,抵达城麇,郑皇颉戍守,出城与楚师战,战败,皇颉给俘虏了。楚这边却发生了争功的事,皇颉本来是楚方城以外的县尹穿封戌俘获的,公子围(楚共王子,后之楚灵王)硬要与之争,
于是就找到伯州犁评判,伯州犁就是从晋国逃奔楚国的大夫,其子为后来逃奔吴国的伯嚭。伯州犁甚是偏心,提出让晋囚皇颉本人来指认,可是,又给出了诸多暗示,高举公子围的手,说了他的王子身份,而对穿封戌则有意贬低。皇颉果然指认了公子围。这次伐郑,楚师还俘虏了郑大夫印堇父,楚师献之于秦,后来郑用子产谋,赎回来了。
这一年,楚发生了,伍举出奔又复归之事。伍举是伍参的儿子,伍奢的父亲,伍子胥的祖父。事件起因是,伍举娶于申公子牟,而申公子牟,获罪出奔,楚人以为是伍举送他出奔的,伍举惧祸,出奔郑,后准备出奔晋。由于,伍参与蔡太师王子朝友好,因这世交关系,王子朝之子蔡声子与伍举的关系也不错。在伍举还停留在郑时,蔡声子恰好因和好晋楚二国而出使晋,就在郑国郊外碰上了,就同伍举说,他要让其复归楚国。
第二年,在宋向戌弥兵时,蔡声子就到了楚国,就向楚令尹子木谈到了“楚材晋用”之事,提到了一些出奔在外的楚人,在一些关键事件中,对楚国的危害。如绕角之役的析公,彭城之役的庸子,教吴伐楚的申公巫臣,鄢陵之役的苗贲皇。子木听了后,觉得有理,感到害怕,于是向楚康王说了此事,决定恢复其位,并益其禄爵,蔡声子就派伍举的儿子椒鸣把其父亲迎回来了。避免了又一次楚材晋用的危险。不用,后来,还是发生诸多楚材它用的事件,其孙伍子胥奔吴,伯州犁子伯嚭奔吴,文种奔越,等等。
这一年冬(…547),在许灵公的死求(救楚伐郑,而死于楚)下,楚联合陈、蔡继续伐郑,郑子产,已经预料到“晋楚将平、诸侯将和”了,楚王这次来,只是为了逞一时之志,并没有与晋争郑的意图。于是就采取退让的策略,不作正式抵抗,让楚王逞其志后,退军而去。果然,楚王在侵毁入郑之南里(今河南